本报讯(记者吴琼)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全市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案例继2022年以来第三次获评全省优秀案例。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我市深化社会救助改革、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的生动注脚,更是民生保障底线越兜越牢的有力见证。
创新“政策融合”载体,破解“政策看不懂、权益不知道”难题。针对群众政策获取难等问题,我市创新“线上+线下”融合宣传模式。线上推出“救助政策码上全”二维码,办事群众通过扫码即可一键获取最新救助政策解读、低保公示等信息;线下印制《社会救助服务卡》,创建“一通电话随时解答”服务管理模式,群众通过拨打电话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享受政策咨询、帮办代办、日常服务等权益,彻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开发“智能评估”系统,破解“对象发现难、识别不精准”难题。为打破传统人工判断局限,我市开发“智能评估”系统,模拟真实的社会救助及其他民政业务的分析思路和办理过程,经过一系列复杂逻辑推理后,直接生成明确救助意见,精准程度远超传统人工经验判断。系统初步筛选后,再由基层探访员“铁脚板”进行线下核实,形成“线上评估—线下核查—精准纳入”闭环。截至目前,该系统已精准发现1355名符合条件人员并将其纳入救助,让救助资源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
打造“全链服务”场景,破解“办理流程繁、群众跑腿多”难题。今年以来,卢氏县以全国“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为契机,整合机构、职能与人员力量,在全省率先成立“卢氏县慈善事业和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中心”,实现社会救助“一个中枢统揽、一套标准实施、一张网络覆盖、一套机制保障”。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计完成6万余条信息交叉核验,精准识别潜在低收入人口3.8万人,推动20253名防返贫监测对象(含41名死亡人员)100%纳入低收入人口管理体系,指挥效率较改革前提升40%以上。全链条帮扶体系让服务效率显著提升,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从政策宣传到对象识别,再到流程优化,三门峡以创新实践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豫公网安备41120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