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用爱照亮困境儿童成长路
发布日期: 2025-10-13 17:11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姜雪芹

“真没想到,我们家小佳能被政府一直记挂着、帮助着,不仅生活有了改善,学习也有很大提升。”说起困境儿童小佳的变化,她的大伯母很是欣喜。

小佳的父亲因意外事故去世,母亲改嫁后,小佳一直随伯父、伯母生活。江苏省泰兴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至今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小佳没有安全感、不爱说话。

让小佳发生改变的,是泰兴市“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该项目作为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试点项目,获得300万元彩票公益金资助,围绕困境儿童保护、成长、发展三个方面,实施励志铸魂、心理疏导、社会融入、法治启蒙、自卫自强、科学养育、个案帮扶、专业培训“八星工程”,更好促进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截至今年9月底,项目覆盖全市17个镇(街)362个村(居),开展实践活动近1500场次,惠及上万名儿童。

精准对接服务需求

“衣着清爽、符合时令;比较害羞,极少说话,但在回答问题时清晰、迅速。”这些内容出自泰兴市“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需求评估筛查工具使用手册》中的《困境儿童需求评估筛查表》,入户社工将细节和观察内容填入表格,为精准服务打好基础。

《需求评估筛查工具使用手册》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专家童小军领衔研发,旨在进一步细分困境儿童群体中重点服务对象的服务方式。

小乐是在泰兴市就读初一的江西籍学生,去年跟随父母搬到泰兴,离开了熟悉的老家和爷爷奶奶,学习和生活都有点不适应。泰兴市民政局摸排到他的情况,将其纳入项目关爱服务对象,派出项目社工为其实施关爱服务。

社工与之交流后发现,小乐未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自信心不足且对新环境不适应,没有玩伴。经过评估,社工判断其需要心理支持。于是,为其制定个案服务计划书,邀请他参与小组活动,结交朋友,并给予适应性辅导和情绪支持,助力其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家庭亲子关系。

“现在孩子改变了许多,放学写完作业后,经常出去找小伙伴玩。”小乐的妈妈说,孩子已慢慢融入了当地生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徐珊评价:“项目以提升家庭监护能力、实现家庭稳定发展为目标,精准对接服务需求,为受助对象提供了多维度服务,也为当地流动儿童、孤独症儿童等群体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支持。”

以支持和陪伴滋润童心

对于小佳迷茫、无助、缺乏安全感的状态,泰兴市“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社工通过服务需求评估,为其制订个性化的关爱服务方案。

经过持续的关爱服务,小佳的状态慢慢改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升,考上了泰兴市一所中专院校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今年暑假期间,小佳参与泰兴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组织的困境儿童爱心观影、健康检查等活动,做活动志愿者,尽己之力帮助他人。

谈起这些变化,小佳说:“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我有很多‘家人’。”

小佳的改变是泰兴市“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成效的缩影。项目实施至今,重点培育了22家未成年人成长护航基地,为受助对象提供了多维服务。项目社工感慨:“每一次支持和陪伴都是在滋润童心,每一次微笑和鼓励都是在种下幸福的种子。”

推动关爱服务持续创新

“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的落地,进一步推动了泰兴市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完善。记者采访获悉,以项目实施为契机,该市建立了“市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村(居)儿童关爱之家”三级儿童服务网络,创建“基地+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儿童主任”的关爱服务模式。

此外,泰兴市民政局还创建了“小银杏”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并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在镇(街)设置困境儿童公益观察点,形成全域覆盖的困境儿童动态监测网络,建立分级预警系统与多元化社会参与机制,实现“线索发现—分级处置—效果评估—案例回溯”的全链条闭环关爱服务模式,切实提升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效能。

泰兴市民政局局长黄杜鹃表示,下一步,项目将继续从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精准服务,切实守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