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史龙海
今年以来,江苏省新沂市坚持着眼需求、城乡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大力补齐社区养老服务短板,推进城市社区嵌入式机构建设,并纳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着力打造“钟爱吾老”养老服务品牌。
着眼需求,整合资源,试点先行
新沂市民政局通过群众走访、需求摸底、实地论证,综合考量交通区位、服务半径、功能辐射、用房资源、消防安全等因素,选择在主城区新安街道城关社区新建住宅小区河滨天境雅苑改造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设置床位33张。
中心一楼改造为长者食堂,可同时容纳50人就餐,并设有智慧养老指挥中心、四点半课堂、适老产品展示、娱乐休闲等功能区;二楼为社区嵌入式小微机构,可为周边十余个小区的3000余名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公开遴选,专业运营,建管分离
为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新沂市民政局会同市纪委监委、财政局、国资委,结合嵌入式机构的服务功能、运营效益等因素,通过公开遴选,择优选择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徐州市和信养老护理院负责中心的运营管理。这一举措与已运营的7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激励机制。
在助餐服务方面,中心使用徐州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长者食堂严格落实“明厨亮灶”制度,食材加工和售卖全程可视化,老年人就餐时通过人脸识别即可精准享受政策减免。
在机构住养方面,中心坚持普惠性原则,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经济实惠、方便可及的机构住养服务,并严格按照《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养老机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标准执行。
新沂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街道作为运营管理责任主体,负责加强日常运营和安全生产的指导、检查和监管,并审核把关建设、运营、助餐补贴的申请;民政部门会同住建、供电、税务等部门,落实养老服务机构的各项税费减免优惠政策;民政、财政、市场监管、卫健、消防等部门综合应用“双随机”机制,引入社会评价、实施动态管理和优胜劣汰,确保中心安全平稳运营。
保障基本,满足刚需,扩大供给
在助餐服务方面,中心坚持按需供给、注重实效,优先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助餐刚需,其中包括低保家庭、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老年人和独居、空巢、留守、高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同时,中心还对学龄儿童、环卫工人等群体开展助餐优惠服务。
在机构住养方面,中心优先保障辖区高龄、独居老年人的需求,面向社区招收有需求的老年人,并提供优惠收费价格,让老人住得起、住得好。此外,中心还积极拓展功能,将老年人娱乐、儿童关爱(四点半课堂)、康复护理等纳入服务内容,增设老年人助行康复辅具免费租赁点,打造“一老一小”综合体特色阵地,既解决老年人娱乐无场所问题,又缓解部分小学生放学后家长照看难问题。
灵活快捷,多元协同,温情服务
中心创新推出“养老日托班”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灵活适配的照护选择。老人可实现“随住随走”,周末回家团聚,工作日在中心接受照护。目前,已有3位签约老人选择了3个月的短期照护服务。这一模式既满足了老年人日间无人照护、术后专业康复等阶段性需求,又有效缓解了子女的照护压力。
中心积极构建“机构—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服务网络,通过周边3个社区联络点延伸服务触角,每周开展便民服务日活动,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为破解“养老无医”的痛点,中心与紧邻的社区卫生室深度合作,实现了“预防—治疗—康复—长期照护”全链条服务。中心配备了智能理疗设备,老年人突发高血压等急症时,5分钟即可就医。所有入住人员均在社区卫生室建立了健康档案,实现24小时生命体征监测,将医疗干预前置,并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个性化照护方案。
中心还引入两家社会组织长期进驻,定期组织开展文艺表演、棋牌比赛等娱乐活动,将中心打造成老人的“社交俱乐部”,有效缓解社区老人的孤独感,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中心自今年6月10日运营以来,每日就餐量达150余人次,其中老年人就餐70余人,入住老人10余名,基本实现了养老服务扎根社区、贴近生活、服务多元、灵活适配、便利高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