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志愿者与老人一起做手工。
在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文化苑社区宝云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茶室品茶。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辅助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在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在进行舞蹈展演。
本报记者 姜雪芹
养老事关万千家庭的幸福。近年来,山东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福彩公益金保障力度,聚焦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出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计划,制定省级养老服务资金支持政策,将福彩公益金作为支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山东省级累计投入福彩公益金14.4亿元,推动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供给扩容提质,让幸福养老触手可及。
服务机构建在家门口,助餐照料都方便
“随口一提的荠菜馄饨,第二天就端上了桌。”在泰安市泰山区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6岁的张广英老人道出了在中心感受的幸福。
广生泉社区现有居民820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859人,占比34.9%,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482人,失能、失智老人89人,独居老人105人。
为破解社区养老难题,泰安市、泰山区两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福彩公益金作用,为该中心建设和运营提供119万元资金支持,将其打造成为一座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拥有56张床位,集机构养老、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服务于一体的嵌入式康养中心。
福彩公益金的注入,进一步优化和扩展了中心的服务。广生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齐洪丽介绍,为给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体验,中心还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打造康复大厅、理疗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区,定期组织书法交流、舞蹈展演、合唱活动等,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为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该中心还联合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等,共同打造社区医养驿站,提供常见病诊疗、老年人免费查体等服务,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有绿通”。
中心护理员朱玉红见证了广生泉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变化。她起初在一家家政公司工作,一次临时调派,让她接手了社区一位独居老人的居家照料工作。老人骨折手术后行动不便,子女又远在外地,急需有人陪护。朱玉红介绍,开始只是抱着完成工作的心态上门,却在相处中被老人的境遇深深触动:老人想喝一碗热粥却无法起身,想翻身要挣扎好一会儿,看到有人去帮她,眼神里满是依赖。
就这样,朱玉红由临时照护转为专职护理。经过系统学习和考试,她进入广生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如今,朱玉红带领的护理小组负责16位老人的日常照护工作,包括基础生活照料,也涵盖健康监测与心理关怀。
全方位的照护提升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如今泰安市已培育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12家,这些机构运营着102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惠及超20万户家庭。泰安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每年列支2700余万元市级福彩公益金专项支持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助餐点等运营,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养老依托作用。
智能设施加持,让养老更安心
烟台市芝罘区毓璜顶街道文化苑社区有一处占地面积6200多平方米的普惠性养老机构——宝云养老服务中心。近年来,各级福彩公益金累计资助宝云养老服务中心322万余元,用于老年人居室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平台建设、康复设备升级以及专业团队建设等,实现了“养护、照护、医护、康复”四位一体的管家式服务。2024年,该中心被评为烟台市综合康养服务示范单位、烟台市五星级普惠性养老机构。
中心主任姚怀宝表示:“福彩公益金的投入大大减轻了中心的运营压力,特别是智能照护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服务质量跃升。”他说,“老人最怕的就是突发疾病时无人知晓,小病拖成大病。中心注重做好老年病预防和快速干预,建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诊断、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沟通’的四个‘第一’机制,确保每位老人的健康情况都在医护人员的掌握中。”
88岁的高秋华曾因独自居住,如厕时不慎摔倒。由于无法动弹,老人在地上躺了两三个小时,直到被家人发现。高秋华说:“要是当时有电子监测设备,我就不用遭那罪了。”
李秀香老人也因宝云养老服务中心的智慧设施卸下心理负担:她的老伴91岁,生活无法自理。过去,为了照顾老伴,李秀香每天夜里都要起来很多次。现在,她和老伴来到宝云养老服务中心,用上了实时监测系统,夜里终于睡上了整觉。
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提升后,宝云养老服务中心结合老城区人口密集的特点,与周边社区建立网格化、系统化联系机制,共同打造“15分钟康养生态体系”,开展专业化上门服务及跟踪回访,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建成700平方米的专业康复中心,融合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西医康复,年提供康复服务1.2万人次,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65%。受益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率达78%,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居住在周边社区的许多老人正在宝云养老服务中心康复大厅接受康复治疗。姚怀宝介绍,中心依托福彩公益金的支持,引入3款康复机器人,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复服务。
60岁的孙永政就是直接受益者。脑梗后遗症导致其右侧肢体失去行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孙永政每天用康复机器人做肢体训练,使用站床、脚踏车锻炼。他说:“刚来做康复那会儿,右边胳膊根本抬不起来。现在不仅胳膊能慢慢举到胸口的位置,走路也稳了。”
加强兜底照护,优化专业服务
“我最满意的是这里的医疗条件,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让我的腰椎问题改善了很多。”在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居住的杜远华老人说,“我的腰椎不好,在家时行动不便,老伴照顾起来有困难,孩子又没时间。”该中心组织医疗小组为杜远华进行会诊,制定了详细的康复方案。“治疗不到1个月就能下床,生活也基本能自理了。”杜远华高兴地说。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要承担城乡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复退军人及其他群体中的精神障碍患者集中供养和医疗康复,同时,负责有关受助人员接收安置、孤弃儿童集中供养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临时监护,以及为社会老人提供养老、医疗、康复等服务。
该中心在建设阶段便得到了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主院区总建筑投入1.59亿元,其中福彩公益金投入5282万元。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曲桂贤表示:“这为中心筑牢‘兜底线、保基本、促普惠’的发展根基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该中心的康养楼,记者看到84岁的时述礼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下肢训练。因脑中风导致行动不便的他,经过专业康复训练,如今已经能够拄着拐杖行走。“夜里能自己上厕所了!”老人满意地说。
69岁的脑血栓患者曲文义介绍,入住中心后,自己不仅得到了专业照护,还获得每月800元的养老消费补贴,减轻了家庭负担……
得益于福彩公益金的支持,特殊群体的一个个“康复梦”有了坚实支撑。近年来,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创新“三床合一”转换机制,实现养老床、医疗床、安宁疗护床灵活切换。同时,中心探索“中医+康复+养老”特色服务模式,建成设施完备的中医日间病房和康复理疗中心,为老年人提供“中药调理+运动干预”专业康复服务。
2025年,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使用30万元福彩公益金,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研发智慧养老院服务平台,并向全市10余家养老机构免费开放,实现“智慧养老低成本建设、广覆盖受益”的目标。
在该中心养护楼1层大厅,记者从智慧养老院服务平台的运营大屏上看到,床位使用率、老人健康动态、安全预警信息、护理任务完成进度、费用结算数据等信息实时更新,中心运营状态一目了然。
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平台构建起“机构管理端+家属公众号+护工APP”的全场景服务体系。在机构管理端,老人预约入住、日常护理、健康管理、费用结算等信息全部数字化呈现;对家属来说,关注公众号就能远程查看老人的日常起居、饮食、活动情况以及护理记录;护工专属APP用于接收每日任务,实现重要事项清晰留痕和全程无纸化作业,守护老年人健康。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山东福彩公益金的大力支持,为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养老愿景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在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山东省民政厅日前举办的“福彩圆梦·益路花开”公益金使用项目采风活动中,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山东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还为广生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宝云养老服务中心、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分别送去价值3.8万元的爱心物资,为老人们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