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团体辅导课上,心理辅导老师与养老护理员交流互动。 薛 宏 摄
本报记者 闫 洁
“你们细心照料老人,让子女能安心工作;你们用心陪伴老人,让他们不再孤单无助;你们不厌其烦地护理老人,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民政局主办的养老护理员团体辅导课上,心理辅导老师谭琳的一番话让许多参训的养老护理员潸然泪下。
2024年9月1日,江北区民政局推出“护心同行”养老机构护工心理服务项目。项目由宁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承办,从能力提升、心理支持和制度保障三个维度帮助护理员增强心理韧性、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工作满意度,从而以更积极、健康的状态投入工作。
谈及项目初衷,江北区民政局养老科科长朱亚波介绍,全区养老护理员平均年龄达48.6岁,普遍面临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温度,但却常常被忽视。”于是,“护心同行”项目应运而生,旨在点亮这些“守护者”的内心之光,并将这份温暖转化为对老人更高质量的照护服务。
项目开展以来,每次活动的参与率都是100%,充分反映出护理员群体对学习交流以及被关注的强烈渴望。今年7月,在一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探索宝藏”环节中,老师引导护理员们从同理心、耐心、细致观察等维度重新审视自身的职业优势。护理员们踊跃分享,有人提到自己善于倾听老人的心声,有人则为自己对突发状况的灵活应对感到自豪。一位护理员感慨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奉献精神,不然做不好这个工作!”通过彼此的肯定与鼓励,护理员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增强了职业认同感。
有的护理员在培训之初反映在与老人及家属的沟通交流中存在障碍。在专业咨询师的指导下,大家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建立起沟通的信心,也为养老机构、护理员和家属之间构建了更为坚实的信任基础。有的护理员表示,过去面对老人情绪波动时感到手足无措,现在学会了通过观察微表情、调整语速等方法来缓和紧张氛围,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朱亚波表示:“下一步,江北区民政局将在更多养老机构中推广这一项目,并积极探索其与社区养老服务的联动机制,助力养老服务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