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15年坚守 匠心磨炼救助寻亲本领
发布日期: 2020-09-23 10:59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潘 辉

  他,1993年12月入伍,1998年5月入党,2006年转业,从一名军人转变为一名救助人,他的初心与使命从未改变。

  他,曾被多家媒体冠以“救助管理站里的听风者”的美称。

  他,就是浙江省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左伟。

  一次选择 扎根救助事业

  2006年,左伟从部队转业进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从事救助管理工作。14年来,他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注重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业务技能,所带的科室与站值班班组多次被评选为先进科室与先进值班组,其个人也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是群众的好干部、职工的好榜样。

  在日常管理中,左伟大胆管理科室,严格要求科员讲团结、讲规章、讲制度,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值班工作中,他领导组员文明热情接待,树立良好窗口形象,遇到问题及时汇报,科学处置。在护送过程中,他认真负责,关心受助对象,顺利护送特殊受助人员跨省返乡。在疫情防控期间,投身到一线岗位,时刻准备着接待到站的求助者,牢牢守住救助防线。

  一份执着 练就寻亲绝技

  身为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左伟总是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业务素质为科室人员做好表率。综合业务科的日常工作是站内特殊疑难对象的处置与滞留在各定点医院无主病人的甄别、确认、寻亲等,经常与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发育迟滞者、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等特殊人群打交道。对此,左伟从不退缩,不怕苦累,身先士卒,以高度的责任感带领科室同志们仔细耐心地与受助对象交流,不放过一点线索。

  因大部分受助对象无法表达其身份信息,左伟练就了一门独特的业务技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或随身物品中找出“蛛丝马迹”,并根据受助对象的口音与相关线索“定位”出大致的户籍区域。凭着这项“绝技”,左伟曾被多家媒体冠以“救助管理站里的听风者”的美称。

  “扑下身、静下心,爱心、专心、耐心、决心”是左伟对救助寻亲工作的一种态度。为了提高科室整体业务水平与能力,他根据现状将科室分为日常甄别查询、疑难个案处置、无主病人医疗费用结算三个专项工作组,不断探索与提高工作效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成效显著。在继承发扬科室老同志优良传统的同时,他从多年救助寻亲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窗口期寻亲”的重要性,“由表至里”“由浅至深”地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救助寻亲流程。近年来更得益于“互联网+”寻亲平台的应用和公安刑侦等科技手段的助力,多管齐下,大大提升了救助寻亲效率。

  一种传承 彰显责任担当

  2019年,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老李寻亲工作室”,带头人李耀进被誉为“失散者归途的灯塔”,先后获新华社2018年度感动人物、杭州市劳模称号。2020年5月李耀进退休后,左伟作为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带领科室始终紧紧围绕救助管理站中心工作,“去滞留、保畅通”,确保“三零两低一高”,即零安置、零事故、零有效投诉,低安置率、低滞留率,高周转率,为杭州救助管理工作模式的发展与延续做出贡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左伟深知,救助管理是一项团队工作,需要不断地沟通协作,也需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为此他定期组织科室业务交流,对在日常业务工作中出现的棘手事件和典型案例进行探讨与分析,不断提升团队的业务能力与业务水平。他也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业务骨干请教,钻研业务知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3月,杭州市救助管理站首次以直播形式线上举办以人脸识别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救助大讲堂》,左伟将长期救助管理实践中积累的很多有效的、独到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分享,指导解决在救助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的难题和困惑。

  左伟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质朴的工作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用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展现了现代救助人的风范。他也将继续怀着满腔热情,为救助管理和民政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