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幸福快乐成长,既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民政部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相关文件,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地也结合实际,健全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给予困境儿童全方位保护。今日,本报邀请省级、地市、区县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就困境儿童生活、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的关爱保障进行交流,通过相互借鉴学习,进一步推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本报记者 雷 耀
访谈嘉宾:
熊东华 湖北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
杨 焱 贵州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处长
焦 刚 甘肃省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处处长
段志岗 山西省长治市民政局局长
宋 波 贵州省遵义市民政局局长
付万平 吉林省农安县民政局局长
戴晓明 湖南省临澧县民政局局长
郑大礼 甘肃省永登县民政局局长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一直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国家层面不断健全完善保障制度,各地也高度重视,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加大对困境儿童的保障力度。请您介绍下,当地在这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杨焱:贵州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持续加大困境儿童保障力度,我们在出台的《贵州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特设“特殊保护”专章,聚焦动态监测、责任落实、教育关爱、救助保障“四个全覆盖”,力图有效解决困境儿童面临的监护、医疗、教育等突出问题。过去三年,我们连续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并将这部分儿童纳入全额资助参保、最高医疗救助限额保障范围。此外,在教育、社区关爱服务等方面,我们也明确了针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的具体服务保障措施。
付万平:农安县委、县政府持续加大对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资金支持,不仅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县级政府预算,还将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纳入县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自2017年起,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实现关爱保护精准化、专业化,累计使用资金约180万元。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提高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发放标准,并将重度残疾儿童护理补贴保障对象范围扩大到智力、精神三四级残疾儿童。
戴晓明:临澧县委、县政府通过建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困境儿童帮扶实现从基本生存、生活保障向教育、医疗、救护、康复、服务和发展权益拓展。同时,我们还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聚合家长、老师、儿童主任、社工、志愿者共同发力,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水平。通过政社合作打造出“爱的抱抱”“宝贝小屋”“爱心妈妈”等品牌项目,组织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等服务。
郑大礼: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摸清底数是重中之重,必须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永登县首先从深入排查入手,通过组织民政干部精准排查困境儿童,实现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我们整合民政、残联、医保、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形成困境儿童重点对象清单,分解到所在乡镇、村(居),为后续开展服务夯实数据基础。组织乡镇社工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与乡镇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困境儿童逐人登记造册,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困境儿童作为未成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需要帮扶和救助。请谈谈当地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举措,保障困境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焦刚:我们发现,困境儿童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现难、保障不及时、存在漏保风险是各地民政部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此,甘肃省民政厅于2021年3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全面入户排查+实时信息比对+主动帮助申请”的办法,扎实开展精细排查;按照“个人申请承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验+县级民政部门确认”的程序,开展资格认定工作;采取“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模式,全力保障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本生活和身心健康。
段志岗:我们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医疗负担过重是很多困境儿童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为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纳入城乡居民医疗救助重点救助对象范围,个人缴费部分通过医疗救助资金给予全额资助,困境儿童按规定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待遇。针对困境儿童的不同服务需求,我们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广泛动员引导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帮扶、课业辅导等服务。
宋波:针对困境儿童面临的生活缺关照、安全缺保障等问题,遵义市积极健全“六位一体”未保工作格局,统筹各方资源,在全市构建起“覆盖到点、监护到人、关爱到心”的困境儿童保护网络,重点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四类特殊未成年人信息分类动态管理、发现报告、帮扶转介、社会参与、源头治理等方面持续用力。通过组织实施“爱佑安生”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项目、“温暖贵州·福彩公益助行工程”,对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开展学习、生活、健康、安全等关爱帮扶活动,累计已有5万余人受益。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让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请问,当地在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情感支持、成长指导等方面开展了哪些各具特色的工作?
熊东华:我们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联合多部门开展各类活动上,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全省20个县市的239个村实施“童伴妈妈”项目,为困境儿童提供学业辅导、自护教育、临时照料、亲情陪伴等关爱服务,年投入资金1195万元。联合省妇联、团省委等部门开展“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万名留守(困境)儿童”活动,举办家庭教育公益讲堂,为孩子们圆微心愿。联合省妇联等部门开展以“少年儿童心向党,用心用情伴成长”为主题的“彩虹行动”,动员各大高校师生组建“彩虹行动”志愿服务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困境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焦刚:为确保困境儿童全面健康成长,我们主要做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强化家庭监护责任落实。指导基层对全省6.4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逐一签订《委托照护协议书》,对2万余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逐一签订《监护协议书》,并做好监督检查。二是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我们于2022年下发文件,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全覆盖。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已建成681个未保工作站,为开展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平台。三是持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去年以来,我们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575万元,重点支持各地购买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行监护评估、精准帮扶、政策宣传、家庭探访等关爱服务。
段志岗:为了给困境儿童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我们主要将着力点放在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上,链接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与沁县民政局签订五年的《晋善困境儿童助力计划合作协议》,在沁县未保中心建立“晋善小家”,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监护+救助”服务。链接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平顺县实施“童伴妈妈”项目,以“童伴之家”为平台,建立村级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护网络,向上传递儿童需求、向下递送儿童福利服务,有效解决了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无专人负责、无资金支持的难题。协调省民政厅,引入资金300万元,建设6个儿童之家,为开展困境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活动场所。
宋波:为更好地夯实困境儿童家庭的主体责任,我们最大的特色是联动建设“红城有爱·法护未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工作站),形成“1+14”(1个市级家庭教育服务中心+14个县级家庭教育服务工作站)模式,实现市、县(市、区)家庭教育服务中心(工作站)全覆盖。与卫健等部门合作,在遵义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组建专业心理咨询队伍,对困境儿童及其家庭进行专业指导和帮扶。通过儿童之家社工、志愿者、“童伴妈妈”开展入户走访及电话连线,给困境儿童送去生活关怀、心理抚慰、学习辅导、经济资助等全方位帮护。
保障困境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绝非一朝一夕能成,需要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支撑,才能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请问,当地下一步有怎样的工作安排?
熊东华: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工作,我们将结合实际,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扎实做好相关工作。一是出台未成年人监护评估办法,特别是针对困境儿童监护情况,明确风险评估等级,制定分级分层干预保障措施。二是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个案会商制度,致力于解决未成年人特别是困境儿童中存在的特殊个案问题,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三是大力实施关爱服务项目,通过“五社联动”助力未成年人保护,以儿童友好城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为契机,积极打造守护儿童的社区环境。四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多维度、多矩阵宣传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杨焱:我们充分发挥贵州省未保委统筹协调作用,引导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发力,多元参与共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阵地。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下拨资金2500万元,支持各地新建500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服务标准,开展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运行专题调研,制发《贵州省村(社区)儿童之家工作指南(试行)》。同时,联合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等实施“童伴妈妈”“益童乐园”等公益项目,在9个市(州)的500多个村(社区)为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十四五”末,我省将整合各级各部门以及慈善组织、社工机构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完善服务保障政策措施,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不断改善困境儿童成长发展环境。
戴晓明:做好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需要持续推进,下一步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服务更加主动化。从提升基层能力入手,充分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职责,靠前指导、提前预判,建立“政策找人”机制,将被动受理变为主动发现。二是工作更加常态化。提质形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之家—社会组织“三位一体”城乡困境儿童服务保障网络,开展常态化工作,实现摸底、救助、服务等联动。三是队伍更加专业化。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儿童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提供高质量服务。
郑大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把保障困境儿童全面健康成长当作最大的民心工程,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主动发现新机制;进一步丰富工作内涵,把救助对象转化为帮扶对象,探索“兜底保障+纾困服务+励志增能”社会救助新模式;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把政务服务拓展为社会服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民生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