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匠心筑造有精神有文化的生命归园——访《生命匠筑》作者、盛兰联创CEO李爱兰
发布日期: 2023-10-25 17:25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储慧静

一届殡葬行业里的博览会首次被阵阵书香浸润,一道独特风景线吸引无数求知若渴的殡葬同行,一次引发对殡葬建筑、生命文化关注的交流契机……今年6月,第九届中国国际殡葬设备用品博览会湖南省盛兰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兰联创)展位前,人头攒动,大家的目光被在此举办的《生命匠筑》新书签售会锁定。

这是一本怎样的殡葬行业专著?又蕴含着怎样的前沿理念?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本书作者、盛兰联创CEO李爱兰,听她讲述著书背后的故事。

“我应该为行业写一本书”

选择殡葬事业作为职业理想,一开始并非李爱兰所愿。农村出身、家境困难的她仅仅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18岁时考上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殡仪系,开始殡葬专业学习,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殡葬服务一线,在殡仪馆、墓园工作数年。

2004年,因工作需要,李爱兰考察了全国大量殡仪馆和墓园项目,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很多殡仪馆和墓园缺乏专业的规划与设计,甚至没有任何专业指导,这一现象深深刺痛了李爱兰的心,也让她暗下决心要创办一家殡葬专业建筑设计公司。于是,“盛兰联创”就此诞生。经过十余年发展,盛兰联创从默默无闻到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先后承接500余个项目,足迹甚至延伸到东南亚部分国家。

5年前,一个“我应该为行业写一本书”的想法开始在李爱兰的心里萌芽,分享女性从业者对殡葬建筑设计的思考,这一想法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使命感。她仔细做可行性分析调研,发现当时国内殡葬行业与建筑设计有关的书籍近乎空白,如果创作此类题材的书,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资深专业的人士。这就需要有具备大量实操项目支撑、善于总结提炼的人,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架构。二是贴近实操的工作指南。殡葬建筑设计领域多为碎片式文章,以理论性探讨为主,需要真正成体系且通俗易懂,为实际工作提供专业指导。三是深入浅出、温暖可亲的语言表达。让初学者、非行业人士读来也能好理解、易吸收,感受行业的温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潜心沉淀,认真做好准备工作,等待时机成熟。其间,她全面梳理团队操盘过的数百个案例,阅读大量建筑园林相关书籍;研究国内外大师的经典作品,随时随地记录选题和创作灵感,大量积累让自己日益饱满;坚持作近百场公益知识巡讲,不断复盘实操的心得体会,积极收集听众反馈。

从动笔那天起,李爱兰的写作就不曾间断。在高铁上写,在候机时写,在酒店写,在深夜写……白天的工作千头万绪,想要排除各种干扰沉浸创作,特别需要毅力,也需要平衡的方法。有时碰到创作瓶颈,在资料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她也忍不住抓狂,焦虑得大把掉头发,但只要看到创作有一点小进步和突破,内心又会无比满足,甚至做梦都能笑出声。终于,历时1年半,这本20余万字的著作诞生了。

“让建筑赞美生命,承载精神与文化”

李爱兰将书稿命名为《生命匠筑》,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每一座殡葬建筑的设计都需要付出匠心,它们都是赞美生命、赋有精神文化意义的特殊建筑;其二,这是她作为一名专业殡葬从业者,匠心打造的建造专著,也是个人生命长河中的标志性事件。

在这本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生命匠筑》中,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殡仪馆、墓园、园林景观等的设计方向和思路、把握相关设计要点、注意借鉴扬长避短,构建符合时代发展,体现先进理念的殡葬建筑;也可以在殡葬建筑的设计立意与构思上,跳出传统桎梏,启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全书集结了盛兰联创团队20余年行业实践、20余位设计总监的智慧、80余个实地案例剖析,并加入上百张精美原创设计图。

日常工作中,盛兰联创团队一直坚守3个信条:“把专业当信仰、让建筑赞美生命、拼命才能立命”。其中,“让建筑赞美生命”这一理念也贯穿于全书始终。在李爱兰看来,建筑语言不仅是材料堆积的构造物,更是诠释人类对生命认知和生活态度的载体,建筑是有生命的。殡葬建筑和设施作为殡葬文化的重要构成,更应当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博物馆、艺术殿堂、历史教科书。所以,殡葬建筑作品不仅要追求满足现代化的殡葬使用需求,更要因地制宜,坚持绿色生态的方向,为城市留下独一无二的精神作品。

如何找到殡葬建筑的文化设计主题,也是设计师最具挑战性的工作。“要精准把脉文化主题,充分理解当地文化对建筑的价值。”李爱兰说,这需要立足于各地大文化背景,如湖湘文化、海洋文化、岭南文化、冰雪文化等特色,从中挖掘和梳理更小单位的文化因子,进一步深度创作。而创作的过程则要有法可依,借助拟物法、抽象法、风格法等方法让理念得以落地……建筑设计的书大多硬冷,李爱兰特意融入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性视角,行文中加入了许多温润感性的文字,读来别有一番春风拂面的温柔。

“对殡葬行业而言,岂非幸事?”

不少殡葬同行评价李爱兰是个“爱折腾”的湘妹子,敢想敢干,充满闯劲。她用3年时间,行程逾万里,搜集整理出数千小时的实景素材,为改进不同地区殡葬设施的设置和建筑,积累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她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开阔视野,广泛开展国内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厌其烦向各行业大师请教,一方面补足专业建筑的知识,另一方面不断提升设计理念和水平;她热衷殡葬与生命主题公益讲座,分享场次逾200场;她创立殡葬用品品牌“羽化田”,将殡葬用品朝着“美学化”方向发展……

她始终把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使命装在心里,借这本书向行业分享潜心钻研的实践成果和生命感悟,她坚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行业变得更好:我们风华正茂,行业就霞光万里;我们拥抱理想,行业就朝气蓬勃;我们探索不止,行业日复一日焕然一新;我们奔跑向未来,行业发展才永不止步。”

记得签售会上,两位非殡葬专业的大学生得知消息后专程赶来,仅仅出于对生命文化的浓郁兴趣,这让李爱兰十分感动和感慨。她也在期许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或许,有人因此发现殡葬行业的可爱;或许,有人在求知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或许,有人在字里行间感受一个女性的生命追寻,以及观照自己存在的意义;或许,有人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念,未来也写出优秀的生命著作……”

行业内德高望重的前辈为本书作序时表示,“李爱兰的执着,使业内增添了一部专讲坟墓建筑的书,对殡葬行业而言,岂非幸事?”而正如李爱兰所言:“能够为行业著书立说,给大家带来精神食粮,我才是何其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