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乐享晚年就在家门口
发布日期: 2023-10-25 17:27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周冉冉

机构太远,如何住在家门口?做饭不便,如何吃在家门口?老友聚会,如何乐在家门口?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提出了更加精准、更加精细、更加专业的新要求。江苏省南京市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着力破解特大城市养老难题,努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将养老资源搬进社区,把养老服务送上家门,用心用情用力增进老年人福祉。

活动丰富 服务贴心

乐龄生活就在家门口

10月8日上午10点,走进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路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幅众人怡然自得的场景:有人在活动室高声歌唱,一首《打靶归来》老人们唱得铿锵有力;有人在用餐区静坐等候,打饭窗口前饭盒已排起了长队;有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着家里的生活,不时讨论起在中心了解到的新的养老政策……老人们精神矍铄、笑意盈盈。

“从家走10分钟就到养老中心了,和老朋友们聚在一起,和在家一样自在,又比在家更有意思!”79岁的洪武路街道居民王大爷,对这个建在家门口的养老中心赞不绝口。他所在的“云龙知青合唱团”每周四在中心组织一次合唱活动,合唱团里不仅有家住附近的老人,还有住得较远慕名而来参加活动的老人。“上午在这里唱歌,中午就在食堂吃顿午饭,交到了不少好朋友;不来的时候,还能在食堂叫外卖,都是符合老年人口味的菜品。”

“中心建在市中心的郑和公园内,闹中取静,交通便利,方便老人出行。”秦淮区民政局副局长朱孔光介绍,该中心集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医疗护理中心、智慧平台、认知症照护专区于一体,同时开展养老组织孵化、志愿者工作、智慧养老住区运营等专项工作,能够为社区老人提供特色餐饮、康复医疗、日间照料、喘息服务等40余项服务。记者看到,该中心还与社区形成“互动链接”,统筹调度街道养老服务资源,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

中心的认知症照护专区设置了34张24小时照护床位,以生活化、家庭化的护理理念照护着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小孩”们,同时对老人家属进行照护技能指导,培育社区认知症照护力量。

采访现场,记者被一块智慧屏吸引。屏幕上有街道辖区老年人血压心率监测、燃气火灾报警监测、紧急呼叫等实时数据。“小屏幕发挥大作用,一旦老人家中有突发情况,我们常常比老人的子女更快知道。”洪武路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湘梅介绍道。

硬件完善  软件升级

标准化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街镇全覆盖

南京现有60岁以上户籍老龄人口超过163万,其中96%以上的老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面对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的现状,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今年,南京市夯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发助餐点社区全覆盖。按照标准,全市涉农区改造提升100个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完善助餐、日托、上门服务等基础性功能。按照方便可及、餐品多样、口味适老、安全智能的原则,改造提升20个示范性社区银发助餐点。新建12个社区老年人认知障碍照护服务中心。以现有家庭养老床位为基础,按照家庭照护床位建设标准,全市至少建成100户符合硬件标准和管理服务要求的家庭养老床位。同时,实施“原居享老”支持行动,优化家庭适老化改造,坚持政府购买服务对象和社会服务对象相结合,坚持改造企业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改造对象“一户一案、一人一策、一户一档”,完成3000户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400多家、社区综合护理中心110多家,为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助洁、助浴、代购等服务。并且,所有街道都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所有镇都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机构标准。

“像洪武路街道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这样的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今年我们新建、升级改造了17个,计划于3年内实现全市街道全覆盖。在农村地区,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27个。”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杨靖介绍道。

与已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比,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需满足1000平方米以上的占地面积、提供专业助浴服务、取得相应医疗资质以及设置15张以上全托床位等条件。“街道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在提升硬件设施、丰富软件服务的同时,兼具区域内培训指导、资源调配、示范引领等功能,给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全面、更贴心的养老服务。”杨靖说。

开门办院  助餐便捷

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

83岁的牛贵荣老人已经在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枢纽式综合服务中心居住了3年,每天活动之余,她最喜欢为各个房间的绿植浇水、晒太阳。“我家就在旁边小区,家里老伴和孩子都不在了,我住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吃得舒心、住得踏实,我也想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生机勃勃。”在老人看来,虽然住进了养老院,但距离家步行不到30分钟,让她没有“离家”养老的感觉,“这是我住惯了的老社区,老街坊、朋友还能时常来看我。”

“这种嵌入社区的小微养老机构受到了老人们的欢迎,中心共设置了32张全托床位,一经推出就住满了,还有8张日间照护床位,也经常有老人来休息。”该中心负责人谭涛介绍道。南京市鼓励养老机构开门办院,共享养老资源、共享服务设施,通过运营嵌入式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

令老人们频频点赞的还有5A级标准化银发助餐点。“味道清淡,菜品也做得软烂,每周菜谱都不重样,有营养又适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萝卜烧肉、笋瓜炒鸡蛋、红烧冬瓜、海带豆腐汤,老年人在助餐点购买1份包含3菜1汤的套餐只需10元钱,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经补贴还能再减1元。

据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雪梅介绍,通过对全市面上情况开展摸排调研,市民政局选取老年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社区或沿街门面,合理设置助餐点。市民政局还细化街镇老年中心厨房、社区银发助餐点建设标准,从实际出发,明确“中心厨房”和“助餐点”既可独立设置,也可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市场餐饮企业进行设置。

据统计,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人助餐点1361个,主城区实现全覆盖,2022年全年助餐约600万人次。如今,这项服务再次迎来智慧升级,老人只需在智能结算机前进行面部识别,刷脸即可买单,并享受相应的助餐补贴,免去带卡片、现金、证件等麻烦。

不便到场点餐的老人,还能通过专门的APP、微信群、电话等方式订餐,外卖就能送到家。“我们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街道,有专门的保温送餐车运送,一般10分钟左右就能送达。”谭涛介绍道。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要养老。南京市将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特大城市养老难题,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这对于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陈雪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