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让高技能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 ——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选手风采展示(五)
发布日期: 2024-05-16 16:45
来源: 中国社会报

老人的笑容是她工作的目标和动力

选手档案

姓名:程鑫

岗位:山西省老年公寓护士

从业时间:3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竞赛山西省集训选拔赛第二名

本报记者   祝   闯

今年25岁的程鑫,已在山西省老年公寓工作了3年,她细心的护理、耐心的服务和开朗的性格深受老人和家属的好评。

2月9日,程鑫在早晨查房时发现70岁的王萍(化名)老人出现了一瞬间的双眼上抬和嘴唇发紫现象。考虑到老人常年卧床、无法自主表达,程鑫立即联系了值班医生,随后遵照医嘱给老人进行低流量吸氧,缓解了老人的症状。“医生经过会诊认为,老人的表现是脑梗前兆,通常出现在早晨。如果不及时吸氧,很容易出危险。”程鑫说。老人的儿子得知此事后,对程鑫的悉心照护表示了感谢。

程鑫告诉记者,老年公寓里的老人身体状况和照护需求各不相同,有些老人患有多种疾病,在照护时需格外细致。每次给老人用药、护理后,她都会再仔细观察一会儿。“通常做完护理,我都会和老人聊上两句,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程鑫说。

今年67岁的李书(化名)老人,患有脑梗,肢体右侧偏瘫,并伴有语言障碍,与人交流只能点头、摇头。程鑫每次给李书做护理时都会耐心询问诉求,有时为了弄清楚老人的意思,要花上比较长的时间。

“喝水?”摇头。“吃东西?”点头。“吃饭?”摇头。“吃水果?”点头。“吃苹果?”摇头。“吃香蕉?”点头……5月12日,程鑫为李书做完护理后,两人进行了以上这番交流。

很快,李书的女儿就把香蕉送来了,她感慨地对程鑫说:“你真有办法,老人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

作为老年公寓的一名年轻护士,程鑫在工作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程鑫向记者说起了一次面对突发情况时的经历。当时,一位失能老人突发疾病,血压和脉搏值急剧下降,赶去帮忙的程鑫心里很慌张。看到一旁的医生、护士长镇定有序地抢救老人时,她才缓过神来。程鑫回忆说,通过这次经历,她更加认识到了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才能为老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对我来说,养老护理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使命。”程鑫表示,老人的笑容是她做好工作的目标和动力,今后她将继续努力提升专业水平,让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锻造工匠精神  敬畏每一个生命

选手档案

姓名:贺庆春

岗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殡仪馆遗体火化部部长

从业时间:19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黑龙江省选拔赛遗体火化师赛项第一名

本报记者   刘静静

只要工作需要,哪怕是凌晨,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奔赴岗位;面对逝者家属需求,哪怕再难,他也会凭借过硬技术尽全力满足;高温炙烤下,哪怕衣襟湿透,他也坚持做好人生终点的送行者……

他叫贺庆春,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殡仪馆遗体火化部部长。“用服务温暖家属、用坚守印证匠心、用行动诠释敬业,做好‘生命摆渡人’。”这是他一直践行的工作誓言。

贺庆春告诉记者,从事殡葬工作19年来,有很多故事让他难以忘怀,印象最深的是火化一名出生仅3天的婴儿。当时,年轻的父亲抱着已经去世的孩子泪流满面地拜托贺庆春“留下孩子的骨灰”。可是,孩子实在太小了,骨骼还未发育完全,几乎无法烧出骨灰。但看着孩子父亲恳切的眼神,贺庆春还是拼尽了全力去试。三秒一观察、五秒一调控,最终完成了这次有难度的火化任务。“谢谢您,谢谢您!”孩子的父亲紧紧抱着骨灰盒不停地向他道谢。

凭借专业技术完成逝者家属的心愿,贺庆春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贺庆春眼里,遗体火化师需要秉持工匠精神,在技能上精益求精,怀着敬畏之情完成好每一次遗体火化。刚入行时,贺庆春每天都拿着一个小本子,记录老火化工在工作中的每一步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时总是喜欢问一句“为什么”,并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近年来,随着火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贺庆春坚持全方位提升自己,学习燃烧学、机械学等知识,先后考取了计算机证书和高级遗体火化师、电工等资质。

2023年1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凌晨1时许,一阵电话铃声将贺庆春惊醒。原来,一位外地人士在医院病逝,家属希望尽快火化,乘坐凌晨5时的火车带回老家安葬。没想到遗体入炉后,火化机突然停止工作。值班人员打电话给贺庆春,请他来检查维修。挂断电话后,贺庆春立即顶着严寒赶往火化车间。经过检修,他发现火化机油路管线堵塞,便利索地拆了油枪、疏通了堵塞的油路……

夏季,火化炉内烈焰熊熊,室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贺庆春和同事们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冬季,牡丹江常常大雪漫天,路途难行,贺庆春习惯每天很早起床,早上6时就到达火化车间,预先调试火化机……

“是什么原因让您在这个岗位上坚守这么多年?”记者问。

“热爱、责任。”贺庆春的答案简短有力。在他看来,能够帮助逝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这份工作是光荣、神圣的。未来,他依旧会用自己的专业服务,守护好生命的最后一程。

量身定制  助力残障人士拓宽人生路

选手档案

姓名:任博文

岗位: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矫形器制作师

从业时间:9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湖北省选拔赛矫形器装配工赛项第一名

本报记者    刘静静

评估、检查、测量、取型、修型、成型、组装对线、试穿调试……作为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的一名矫形器制作师,任博文的日常工作就是制作各种矫形支具,帮助患者融入社会。

“您好,我的矫形器有些磨后脚跟,想重新定做一个。”前不久,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接到了年轻男子小张的电话。任博文和同事按照约定好的时间上门服务,仔细询问小张的需求后,进行检查评估、打模取型。回到中心后,任博文加班加点完成了矫形器的制作。“小张由于胸椎受伤导致下肢瘫痪,需要穿戴截瘫支具,用于辅助站立及行走训练。”任博文告诉记者,他注意到小张的上肢很有力量,一看就是经常锻炼。“借助矫形器,我可以离开轮椅自己站起来,到院子里晒太阳。”小张穿戴好矫形器后开心地说。

脑性瘫痪会导致患儿肢体畸形,出现异常步态、行走障碍等问题,有的孩子在踝足矫形器等器具的辅助下进行训练,可以防止肢体发生更严重的变形……9年前,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习假肢矫形器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任博文,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脑瘫儿童康复的案例,内心很受触动。“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能更好地恢复。”在校的学习,让任博文坚定了用专业技能帮助残障人士康复的决心。

任博文积极参与儿童足脊问题的康复服务研究。2022年,他和同事在武汉市汉阳区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早期足脊健康筛查活动,检查足弓发育是否正常、检测是否有脊柱侧弯等问题。对疑似出现足脊问题的孩子,任博文和同事及时向家长发放告知函,引导家长重视相关问题。“一天下来,信息登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虽然任务量大,但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再辛苦也值得。”任博文说。

有了之前的筛查经历和数据支撑,2023年,任博文参与了湖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开展的青少年足脊筛查暨辅具评估适配临床研究,对在全省随机抽取的5家福利机构中的残障儿童进行走访调研,开展足脊问题类型与成因、康复需求评估、康复方案制订、康复效果评估等方面研究。

“相较于在学校内开展健康筛查活动,对机构内儿童的筛查更加困难一些。有的残障儿童由于身体原因,无法控制自身行为,我们检查时要更加耐心和细心。”任博文说,“虽然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看到孩子们在矫形器的辅助下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很有成就感。”

多年来,任博文在学习人体运动学、康复医学、材料科学以及矫形器设计和装配等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钻研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们通过量身定制,为残障人士装配舒适的矫形器,不仅能辅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勇敢融入社会,不断拓宽自己的人生之路。”任博文欣喜于这份工作带给残障人士的改变。

装配一具假肢  点燃一份希望

选手档案

姓名:马万超

岗位:四川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四川省民政康复医院)假肢工程部副部长

从业时间:19年

选拔赛成绩: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假肢装配工赛项第一名

本报记者   祝   闯

工作19年,装配假肢2000多具……今年42岁的马万超,是四川省康复辅具技术服务中心(四川省民政康复医院)假肢工程部副部长,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假肢装配一线为有需要的群众服务。

在他的服务对象中,有因自然灾害失去右腿的花季少女,有因意外事故截肢的青年才俊,还有住在偏远山区的困难群众。每次装配假肢,他都力求做到最好。

2020年9月11日,中心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小姑娘。“看着自如行走的病友,她眼神中充满渴望,但当触摸到假肢时,她又有些畏惧。”马万超回忆说,“我们很理解她这种矛盾心理,没有急着帮她测量,而是带她先在中心里走走,看看假肢的制作和装配过程,介绍一下使用方法。”他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假肢上雕刻一个可爱的卡通图案。听到这个提议后,小姑娘很快就同意安装假肢了。

雕刻好图案,装配、调试好接受腔,小姑娘可以正常下地行走了。她激动地表示,以后要自己上下学。后来,随着小姑娘慢慢长大,她又来找马万超装配新的假肢。她告诉马万超,那个刻有卡通图案的假肢已经被她当作纪念品收藏起来了。

“作为一名假肢装配工,不单单是要把假肢装配好,更重要的是帮助服务对象从心理上接受假肢、接纳自己。”马万超说,这个过程很难,但很有意义。

马万超接待过一位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小伙子,他无法接受现实,几次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到中心来装配假肢。马万超一边测量,一边和他分享其他安装了假肢的服务对象如今的生活状态,并告诉他:“安装了假肢,你可以和以前一样生活。”听闻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们在安装假肢后回归正常生活,小伙子的眼神亮了起来。“让服务对象从心底里接受假肢,我们的工作就算成功一半了。”马万超说。

多年来,马万超经常到偏远山区为行动不便的困难残疾人装配假肢。2020年10月,马万超和同事赶到巴塘县。直奔困难残疾人家中,查看患肢情况并开始测量和取型,随后将十几个模型寄回中心,由中心的同事按照模型制作假肢。模型寄出后,马万超和同事赶往理塘县,开始新的测量取型。巴塘县那批假肢邮寄过来了,他们就再返回巴塘县进行假肢装配和调试……就这样,马万超和同事翻山越岭地来回奔波,通过巡回服务的方式,为偏远山区的困难残疾人带去希望。“看到他们站起来行走、奔跑、跳跃,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这是我一直坚守的动力。”马万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