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耀峰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召开了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这是民政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民政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这一重大判断,统筹谋划、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中彰显民政担当。
强化制度供给,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方面取得新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兵团民政系统锚定新疆工作总目标,将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55个政策文件,确保民政工作始终走在法治轨道上。
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出台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近亲属备案管理等政策文件,杜绝低收入人口认定过程中优亲厚友的问题;开展低保扩面,将更多职工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并为大病重残、边境团场、离团场30公里以上的救助对象增发10%—50%不等的低保金。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将急难型、支出型等临时救助向南疆师市倾斜,实行特殊困难事项“一事一议”,促进各族群众安心守边、和谐共处,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强化民政服务供给。坚持“兵团养老服务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机构安全监管机制。完成1.1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运营老年助餐服务点160个,服务6.2万老年人。研究编制兵团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历史埋葬点规范治理和公益性公墓建设。
畅通民政服务“最后一公里”。出台规范民政领域救助与福利权责分工、规范民政服务收费管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站建设等政策文件,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引导支持师市团场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温暖和爱心送给群众,确保兵团“共同富裕路上,一个职工都不能少”。
夯实基础条件,在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方面展现新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稳戍边是兵团的看家本领。兵团民政系统始终立足职责使命,发挥应有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设市建镇工作,夯实兵团基础条件。扎实开展兵团设市建镇,完善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管理体制。加速完成新设白杨市后续工作,兵团管理的城市达到12个,建制镇65个,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城镇为支点,与周边城镇优势互补、适应维稳戍边战略需要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兵团忠实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的基础条件和空间场域。
健全社会救助与福利保障政策体系,解决职工后顾之忧。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专项救助+特殊人群福利+养老服务+军垦公墓”为主体的民政帮扶与福利体系,帮助特殊群体解决基本生活、医疗、子女上学、老年照护、殡葬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吾家乐宝”等兵团养老服务机构专设“光荣间”“光荣楼层”,为老兵、老民兵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启动修缮团场历史埋葬点,打造军垦公墓,向为祖国屯垦戍边作出奉献的老军垦致敬。
强化社会参与,引导社会组织支持维稳戍边。引导兵团1400余家社会组织发挥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兵团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稳戍边。开展“繁荣兵团·慈善行动”,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对口援疆省市慈善机构共同行动,每年募集1亿元左右的款物,谋划实施改善边境团场连队生活设施、冬季送温暖等慈善项目,用爱心善举点亮幸福之路。
把准关键环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形成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兵团民政系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统筹各项民政工作。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政治标尺,要求各师团民政干部职工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增进民生福祉、凝聚人心,引导各族职工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开展“三疆涌爱·石榴花开”活动,拓展婚姻登记服务内涵和外延,持续开展婚俗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师市将婚姻登记机关建设在公园等场所,优化结婚登记颁证、集体婚礼等服务。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实现各师市婚姻家庭辅导室全覆盖。发挥跨民族通婚家庭的示范带动作用,倡导族际间婚姻自由“为爱减负”,兵团辖区跨民族通婚占比明显提升。
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在殡葬领域整治不合理收费现象,并退还超规收费。第七师胡杨河市将合同到期的殡仪服务站收交国有企业接管运营,群众白事费用下降15%。社会救助领域重新核定救助对象,补发困难群众救助金。
坚持文化引领,在弘扬传承兵团精神方面实现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兵团民政系统把弘扬传承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同宣传民政文化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文化润疆内涵。
宣传民政领域优秀文化。始终坚守“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主旨,宣传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全面落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的工作追求。传承发展恤孤慈幼文化,弘扬扶残助残传统美德,宣传推广具有兵团特色、时代特征的敬老文化。
强化兵团地名文化宣传。挖掘各师市、团场(镇、街道)、社区连队相关地名的文化内涵,将红色基因、兵团文化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入地名管理,大力宣传兵团地名文化,努力彰显兵团地名在维护国家统一、传承兵团精神、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标识作用,找准兵团地名文化在文化润疆中应有的战略性支点位置。第十师北屯市以新疆最北边的屯垦之城命名,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红色景观,借势热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大力推介文化、自然和美食的完美之旅,让兵团地名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和发展资源。
总结宣传兵团民政文化。提炼宣传以“爱国奉献、守边益民、扶危济困、著名传文”为主要特征的兵团民政文化,厘清兵团民政文脉,讲好新时代民政故事,筑牢兵团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