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温暖时刻 幸福图景
发布日期: 2025-01-10 17:36
来源: 中国社会报

编者按

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热乎饭,孤儿圆梦大学成长成才,精神障碍患者一步步康复回归社会……每项可感可及的实事,都是福彩公益金助力增进民生福祉的切片。这恰如一张张福利彩票汇聚成爱的海洋一样,一个个切片聚集起来就是成色十足的幸福民生图景。

寒冬里的暖意

本报记者  张晶晶

冬季的北方,天寒地冻。但河北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姚家房镇二台村特困老人任志军的心里却很温暖。近日,张家口市福彩中心工作人员来到他的家里,送上“福彩暖冬”爱心款1000元、冲锋衣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让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能安然过冬。

任志军今年71岁,患有帕金森,独自居住在两间平房里,靠着村委会补助的清洁煤生炉子取暖过冬。有了这笔爱心款,老人家里可多添置一些取暖物资,过个暖和的冬天。

同样高兴的还有高碑店市方官镇三里铺村的曹振所老人。曹振所今年73岁,与患有智力一级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年轻时靠务农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年老后,其因没有经济来源、儿子不具备赡养能力,被纳入农村特困供养。村委一直关注着父子俩的生活,不仅为他们修缮了房屋,还帮着他们留心各项惠民政策。

听到河北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开展2024年“福彩暖冬”公益活动报名的消息后,村干部第一时间帮助父子俩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曹振所对上门走访的保定市福彩中心工作人员说,拿到爱心款,心里感到很温暖。

走进刘凤元老人家中,保定市福彩中心工作人员感到融融暖意。老人激动地拿出存折,展示已到账的1000元“福彩暖冬”爱心款,连声向工作人员道谢。在保定市,2024年“福彩暖冬”公益活动累计资助了864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

2009年11月,河北突降暴雪,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帮助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在河北省民政厅支持下,当年省福彩中心投入79万元,为790个困难家庭送上关爱温暖,自此开启了“福彩暖冬”公益活动。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海洋,“福彩暖冬”公益活动投入资金逐年增加,资助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24年投入658万元,按照每人(户)1000元的标准,为6580个困难家庭送上关爱和温暖,成为一个长期的、具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自2009年至今,全省共投入福彩公益金4436万多元,为4.3万多个困难家庭纾困解难、雪中送炭。

以“福彩暖冬”公益活动为平台,部分地市民政局、福彩中心积极开展受助群众走访慰问,详细了解这些困难家庭的生活情况,并送去过冬衣物、食品和生活用品。还有一些地市福彩中心志愿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让困难群众在寒冷的冬季感受到“福彩温度”。

一名精神障碍患者的回归社会之路

本报记者   张晶晶   见习记者   杨淘夷

在日记本上认真记录每天的生活,每周和家人一起复盘,学着让生活井井有条。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平常事,对精神障碍患者郑某而言,却非常不容易。

今年40多岁的郑某,家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高中时期,他患上精神分裂症,由父母悉心照护。2021年,郑某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不得不开始学着独立生活。然而,由于疾病和长期服药带来的副作用,郑某嗜睡、焦虑,很少与人交流。

在福彩公益金支持下,蜀山区民政局打造社区精神障碍康复站项目,为包括郑某在内的精神障碍患者带来福音。2022年4月,区民政局统筹安排各级福彩公益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为精神障碍人员提供职业康复服务。

通过观察,项目社工发现郑某虽善于思考,但行动力不足。为此,社工为他量身定制了职业康复计划。该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写日记。

起初,郑某以表格形式记录每个时间段所做的事,以此回顾和整理一天的生活。慢慢地,他尝试用文字片段式地记录琐事,还能做到每周与家人复盘一次。就这样,郑某建立起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会分配、管理自己的时间。

考虑到郑某在过去的30年间很少与父母之外的人来往,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障碍,社工便为其制订了第二步计划:通过参加场景化、社会化活动,提升沟通能力。在群体互动中,郑某从最开始的畏缩逐渐变得主动,感受到了快乐,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自信心。

计划的第三步是协助郑某就业。在社工的积极对接下,郑某于2022年9月入职井岗镇辅助性就业中心。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起的同伴支持,让其有了责任心和归属感。

从料理琐事到做家务,从参与社交活动到掌握专业技能,如今的郑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还坚持步行上下班控制体重,以减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逢年过节,他还主动走亲访友联络感情……项目社工在跟进服务反馈中总结道:郑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精神障碍患者需要足够的支持和关爱,福彩公益金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满足了其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康复服务需求。回顾郑某的职业康复过程,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他的变化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

打造安全便利的居家养老环境

本报记者   张雨点

卫生间配置坐便器和扶手,卧室安装感应灯,全屋改装为线槽电线……居住在广东省开平市水口镇桥溪村的业叔,对家庭适老化改造赞不绝口:“改到了心坎上。”

业叔是一名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独自居住,随着年龄增长,居家安全风险增大。2022年9月,江门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江门市为全市低保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中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并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业叔就是该项目的受益者。

除了适老化改造,项目还为业叔配置了智能看护设备。老人在家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按下紧急呼叫器通知附近人员;智能手表的健康管理、紧急求助等功能,让老人得到远程关爱监护。

“生活方便了,在家安全了。”老人这样评价项目为其生活带来的变化。

据了解,江门市已为像业叔这样的服务对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768张,引进第三方机构专业服务实施适老化改造,确保他们居家生活安全、便利。

低保老人李某家住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视力不好、腿脚不便,出门难免磕磕碰碰。为此,老人干脆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可理发等问题成了老人的烦心事。

项目服务承接方——蓬江区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了解到李某的需求后,安排专人定期上门为他理发。老人头发干净利落了,精神头也好多了。

家住江海区江南街道仁美社区的低保老人赵某,日常生活主要靠老伴照顾,缺少专业理疗护理。社工与赵某及其家属共同商议,为其制订个性化服务方案、设立家庭病床。护士与理疗师定期上门为赵某提供测量血压、按摩、辅助康复等服务;家政员上门提供家具清洁、常用物品消毒、厨房清洁与维护等服务,缓解了他们家的照护负担。

针对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出行、清洁、起居以及康复辅助、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全市老年人打造更加安全、便利、舒适的居家养老环境。项目的实施也为江门市居家适老化改造、家庭智慧化看护、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吸引10家养老服务企业、社工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并通过拓展服务内容,推动医疗、社工、家政等服务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扩大项目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助圆大学梦

本报记者   杨景莹

经过3年专业院校学习,从中国烟台SOS儿童村走出的孤儿小孙(化名),如今已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来自低保家庭的小昊(化名)不仅上了大学,读研期间还主动参与支教志愿服务……

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和帮助下,许多像小孙、小昊一样曾历经坎坷的孩子走进大学、步入社会。

小孙的父母在其年幼时离异,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15岁时,他的爷爷奶奶相继离世。在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联系沟通下,举目无亲的小孙来到中国烟台SOS儿童村。虽然遭遇家庭变故,但他懂事、乐观,在学习上从不懈怠。2021年,小孙被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录取。然而,儿童村无法完全支撑其上学、生活等费用。

一筹莫展时,“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给小孙带来希望。每学年1万元的资助金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在校期间他刻苦努力,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校级奖学金,还积极参加校外实践和公益活动。毕业后,小孙考入国家电网,成为一名工程师,为电力事业贡献青春和智慧。他说:“感恩儿童村,感谢福彩公益金,是他们成就了我。”

在电力保供一线,小孙尽职尽责守护着万家灯火。在支教一线,小昊则立志用知识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小昊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父母均患有肢体残疾,一家人生活困难。201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福彩公益金为其解决了学费问题。大学期间,小昊在学习之余走进特殊教育学校、养老院,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以此回报这份关爱。

2023年本科毕业后,小昊获得保研资格。听说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他立刻报了名。“支教是我最向往的事。”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他还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我常鼓励他们勇敢追求梦想,最终一定会实现。”

多年来,福彩公益金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河北,连续开展22届的“福彩献真情·爱心助学子”活动,圆了7万多名家庭困难学子的大学梦;在广西,“福彩情·学子梦”活动为有困难的学子提供高三到大学的持续资助;在浙江温州,“真爱到家·福彩助力”助圆大学梦公益活动开展了18年,资助人数从每年8人增加到430人,资助金额从每人3000元提高到8000元……各地常态化开展助学活动,不断扩大资助范围、资助力度,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如今,越来越多的受助学子学有所成,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赤忱的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改造一新的长者食堂

孙   静

每到午餐时间,70多岁的裴岭亭就会面带笑容、脚步轻快地走出家门,拐几道弯,来到社区长者食堂。

红烧肉、香菇炖鸡、西红柿炒鸡蛋、清炒时蔬等荤素搭配的菜肴整齐排列,手工大包、蒸饺、馒头等主食正冒着热气。裴岭亭挑选好心仪的菜品,坐了下来。“现在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他乐呵呵地说,“过去吃饭可不是这样,一到饭点就发愁吃什么、去哪吃。”

为了解决像裴岭亭一样的老人吃饭难问题,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四里村街道玉函路社区长者食堂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进行了改造提升。改造一新的食堂占地350平方米,有餐位70个,日均服务老人150余人次。

这家社区长者食堂不仅环境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而且菜品丰富、营养均衡,价格合理公道,颇受老人欢迎。第一次来此体验后,裴岭亭就给出好评。此后,这家社区长者食堂就成了他的“常驻食堂”,再也不为吃饭发愁了。

好名声一传十、十传百,到玉函路社区长者食堂的就餐者越来越多。“每到午饭时间,周边老人便陆陆续续赶来,就餐高峰的时候,热闹得像赶集。”工作人员介绍,经过精心设计,食堂提供的每一餐饭菜做到符合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根据季节变化和老年人的口味需求,食堂还不断推出新菜品。

和裴岭亭一样,家住四杆南东街的李建福也是社区长者食堂的常客。吸引他的除了可口的饭菜,还有这里的休闲娱乐空间,“饭后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可比回家一个人待着舒服多了。”

考虑到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社区长者食堂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将食堂打造成集餐饮、养老、社交于一体的多功能社区服务中心。许多老人在这里聊天、下棋、看电视。

“杀!我赢了。”食堂一角传出李建福老人下棋胜利的欢呼声。这样欢乐的场景每天都在社区长者食堂上演。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每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近年来,济南市聚焦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等特殊老年人亟待解决的“一餐热饭”难题,打造覆盖城乡、全员推进、“普惠+优待”的长者助餐服务模式。作为2024年济南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规范提升老年助餐站点400处”之一,玉函路社区长者食堂满足了周边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一餐热饭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