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60多年来,雷锋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记录他们志愿服务的足迹,展现他们像春天般温暖的为民服务风采,希冀激励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全国人大代表丁德芬:激发向上向善的愿望和力量
丁德芬(左一)与志愿者一起到乡镇敬老院慰问老人。
本报记者 赵晓明
全国人大代表丁德芬的微信头像是安徽省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的标识,寓意着用爱心托起梦想。这一微信头像,丁德芬已经使用了10年。
从基层交通系统到粮食部门,再到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虽换过多个部门,但丁德芬志愿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丁德芬介绍说,做志愿服务源于家庭耳濡目染的熏陶。她少年时,虽家境贫寒,但面对邻居的困难,父母总会想方设法帮忙。长大后,尽己所能帮助他人已经成为丁德芬刻在骨子里的印记。
2005年开始,丁德芬经常带着女儿一起参加志愿活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2015年,丁德芬招募志愿者组建东至公益服务站,2016年注册成立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开启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志愿服务之路。
在丁德芬看来,志愿服务大有可为。在她的带领下,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常年开展关爱“一老一小”、文明创建、科普宣传、非遗传承等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每年暑假,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都要举办“快乐暑假 益起成长”公益小课堂。在2024年暑假的公益小课堂上,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国画的种类和特点,感受用毛笔画国画的乐趣。涂抹勾画间,一篮篮樱桃跃然纸上,绿色的叶衬托着红色的樱桃,生机勃勃。“快乐暑假 益起成长”公益小课堂获全省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东至县是池州市的第二大县,下辖15个乡镇。乡镇敬老院是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常去的“打卡地”。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志愿者们都要带上水果、牛奶等慰问品,到敬老院分发给老人,并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平时,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也会利用周末、休假时间,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提供多样服务。丁德芬举例说,2024年国庆节期间,志愿者们到胜利镇敬老院,不但给老人包了皮薄馅大的饺子,还表演了手势舞、黄梅戏、舞蹈等节目。“老人们可高兴了。”丁德芬说。
今年学雷锋纪念日前夕,东至县公益志愿者协会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了“八百里皖江守护计划”暨“清溪有我 池守碧水”生态环保活动,在东流镇的沿江岸线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余名志愿者沿着江滩徐徐前行,将隐藏在青草中的各种垃圾一一清理。“我们协会常年开展这个活动,用实际行动守护长江。”丁德芬说。
丁德芬带领志愿者们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军营,送关心、献爱心,展现了志愿者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为全县社会发展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投身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志愿服务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今年全国两会上,丁德芬的建议多与志愿服务有关,她认为,在可循环快递包装共享回收、公共交通引导等方面都可以引入志愿服务,通过积分兑换、荣誉褒奖等方式激发志愿者积极性,让更多人把参与志愿服务从“一时”变成“经常”。
在丁德芬看来,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每个人都有向上向善的愿望和力量。我愿意做一根绳,将需要帮助的人和志愿者联结在一起。”丁德芬说。
全国人大代表徐军:做孤困儿童成长的引路人
徐军(右一)到孤困儿童家庭走访。
本报记者 伍 欣
走访46个乡镇(街道)、485个村(社区)、550户孤困儿童家庭,赴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和相关调研……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徐军过去一年的履职经历。
去年,徐军积极开展孤困儿童关爱帮扶工作。每到一处,他都认真调研,详细了解孤困儿童家庭遇到的问题,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我希望为孤困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帮助,为这个群体发声,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中履职尽责,为民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徐军向记者表示。
2018年,徐军发起成立临沂市关工委孤贫儿童心理辅导志愿者服务团(现更名为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在一次公益活动中,我发现一些孤困儿童存在比较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拉他们一把,他们可能会滑向深渊,所以我成立了志愿服务团,对他们开展关爱帮扶。”徐军告诉记者。
志愿服务团成立7年来,汇聚了8000多名志愿者,建立了168支服务团队,为临沂市3000多名孤困儿童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扶心、扶志、扶智”等精准帮扶,并为2000多名脱贫家庭的孩子开展关爱陪伴。
徐军带着志愿者们开展了“暖心饭”活动,在节假日带上食材到孤困儿童家里,给孩子们做饭,陪孩子们吃饭、聊家常。在此基础上,志愿服务团还积极为孤困儿童家庭中的老年人送去关爱,让“一老一小”有了依靠。
在徐军等志愿者的努力下,一些孤困儿童的心理问题逐渐得到疏导。“我们的志愿服务有效预防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升了孤困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快乐!”徐军说。
扎实的服务和亮眼的成绩让志愿服务团获得了多项荣誉。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4部门开展的2019年全国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志愿服务团被评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团开展的孤困儿童帮扶项目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目前,11个省、53个地级市借鉴了志愿服务团的帮扶模式,让更多孤困儿童受益。
去年,徐军提出的孤困儿童关爱帮扶相关建议得到民政部等部门的重视和积极回复。今年是徐军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3年,他表示,将继续聚焦孤困儿童关爱帮扶,计划提出积极培育扶持孤困儿童志愿服务组织、关注困境女童健康快乐成长等方面的建议。
“关爱孤困儿童是我一辈子的事业,我希望用自己的一生来呵护孤困儿童快乐成长。”徐军说。
全国人大代表李翠利:以志愿微光照亮孩子们的心灵
李翠利(站立者)在“微光书苑”带领孩子们读书。
本报记者 赵晓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妇联主席李翠利心心念念的,是乡村文化振兴以及她一手操办的农家书屋。
“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农家书屋虽小,但能微光成炬。”李翠利说。
李翠利的书屋始于2008年,那一年,她将自家超市改造为“微光书苑”,村民可免费借阅图书。2013年,村里的农家书屋与“微光书苑”融合。为了吸引青少年阅读,李翠利推出奖励措施:借一本书发一块糖或一支铅笔,写读后感还能领一个笔记本。
渐渐地,李翠利总结出“提供借阅便利,配套奖励措施,营造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志愿人才,集合多方力量,服务时代发展”的48字乡村阅读推广工作法。“微光书苑”吸引了众多村民,尤其受到青少年的欢迎。
在“微光书苑”,李翠利举办了读书会,开展了陪伴阅读等志愿服务活动。读书还用陪伴?面对记者的疑问,李翠利介绍,村里的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比较少,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有个小女孩每次来书屋都‘求抱抱’。我抱她的时候也很困惑:她父母都在家,每天都能见到,为什么还会‘求抱抱’呢?”经过家访,李翠利发现她父母很少和她沟通,“孩子感到孤单,所以‘求抱抱’。”
李翠利告诉记者,志愿者陪伴阅读,重点在于“陪”,不仅限于陪着孩子读书,更多的是进行深度交流,展示不同的视角,分享外面的生活,畅谈见闻和体会,开拓孩子们的眼界,甚至单纯与孩子们一起玩闹。“志愿者陪着村里孩子读书、聊天,能给他们带来全新的感受,甚至可以说打开了他们看世界的一扇窗。”
李翠利举例说,大学生志愿者何一帆在陪伴阅读时,给孩子们讲解实用的医疗小知识:流鼻血了该怎么办?磕了碰了怎么办?孩子们积极互动,既高兴又长知识。
“微光书苑”的发展,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少村民积极加入进来,贡献志愿力量。李翠利认为,青少年活动离不开妈妈的参与,便发动村里的妇女加入,为孩子们读书、讲故事。受到邀请,村民董桂霞加入志愿者行列。
“讲什么?我不会啊!”刚开始,董桂霞很是为难。但在李翠利的鼓励下,董桂霞主动上网学习绘本阅读技巧。如今,董桂霞讲故事,经常引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很是欢乐。
像董桂霞一样,志愿者们在志愿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有的志愿者学会了手工,有的志愿者学会给女孩子梳各种小辫子……志愿者更加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也更加信任志愿者。
志愿者的加入,推动了“微光书苑”的发展壮大。如今,村里的孩子不仅能在“微光书苑”读书,还能听音乐、做手工、看视频。这里已成为校外的第二课堂。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翠利建议,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在她看来,志愿者也是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她建议出台扶持政策,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志愿者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鼓励各类志愿者参与乡村文化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钱海军:拎着工具箱 行走在一线
钱海军(左一)带队到困难群众家中检查用电安全,发放联系卡。
本报记者 伍 欣
谈及3年来的履职感受,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有限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钱海军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一线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为他们排忧解难。”
履职期间,钱海军始终扎根一线、广泛走访调研,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他人,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
2024年全国两会上,钱海军在第三场“代表通道”分享了为困难群体开展照明线路改造的“千户万灯”公益品牌项目。
近年来,钱海军带领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两家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并带动更多人加入进来,传递爱和温暖。
去年至今,慈溪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扎根本地,为社区耄耋老人举办集体生日会,开展“共享半亩田”农户帮扶项目、“星星点灯”未成年人助学活动、“启明灯”社区矫正帮教计划等。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参与了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相关服务项目,完成常山县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特困家庭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的“千户万灯·照亮计划”累计完成1000多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室内照明线路整屋改造,“千户万灯”公益项目成为宁波市和凉山州开展东西部协作的一张名片。
2024年,钱海军往返浙江、四川两地10余次,促成了“千户万灯·成长计划”困难残疾人家庭电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在凉山州落地,首批参加培训的学员全部通过考核,获得了电工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和低压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同时,在被称为“鄂西屋脊”的湖北省巴东县绿葱坡镇,他带领团队志愿者完成了“千户万灯·照亮计划”室内照明线路改造。
钱海军还推动开展“千户万灯”品牌暨追寻“点灯人”传播实践活动,带着高校学子一同奔赴祖国偏远地区,深入“千户万灯”公益品牌项目覆盖的社区、村落,开展志愿服务。“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带动青年志愿者走进一线,脚下沾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人,钱海军一直关注民营企业发展。去年,钱海军立足本职工作,走访了数十家民营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收集了大量一手调研资料。今年,钱海军主要聚焦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排污监管机制、创新基层治理等方向。全国两会前,为了完善相关建议,钱海军又往返杭州、宁波两地,走访调研了多家企业,与村(居)民代表、政府相关人员进行座谈。
“任何一项好的建议,都应该上接天线、下通地气,我会继续扎根一线,当好群众的‘传声筒’,当好政策的宣传者、推动者,用扎实的调研和专业的建议,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尽一份力!”钱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