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守正创新 奋发有为 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5-21 17:51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江西省崇义县民政局党组书记  胡朝臻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学习贯彻的实际成效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

坚守初心使命

强化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作为推进民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确保民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做决策,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民政工作,把政治要求贯穿民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善于从政治上思考、谋划、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关于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牢记民政工作的职责使命。民政工作承担着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重要职责。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我们将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我们将拓展社会事务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协同高效“一件事一次办”,提升婚姻登记、殡葬改革等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强化民政工作的引领保障。我们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和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聚焦民生福祉

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工作与人民紧密相连,无论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还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抑或是规范社会事务管理,其核心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底。

精准兜底救助,切实筑牢民生保障底线。兜底保障是民政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关乎困难群众的生存与尊严。要加强动态管理,实时跟踪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变化,及时调整救助标准和保障范围,杜绝“漏保”“错保”现象发生;要创新救助方式,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实效性;要强化协同衔接,加强与医疗、教育、住房等部门的政策联动,形成救助合力,共同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多元供给,努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格局。面对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老一小”幸福院等基础性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机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养老服务。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的养老服务机构,丰富养老服务供给。

持续优化服务,全面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我们要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社会事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发展。在殡葬方面,倡导文明殡葬新风,提高殡葬服务供给能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在婚姻登记方面,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温馨的婚姻登记服务;在区划地名方面,加强规划和研究,进一步提升行政区划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更好发挥行政区划服务大局的积极作用。

勇于改革创新

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民政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改革创新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民政部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跟时代步伐,勇于突破传统思维与模式,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反馈上,不断健全优化,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民政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只有深入调研聚焦需求,才能精准定位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政策。要坚持守正创新理念,持续深化新时代民政政策体系建设,在守正中把航向,在创新中求突破,激发民政政策新活力。要坚持系统思维,既保持民政领域内部政策的一致性,也要确保与相关部门政策的协同性,从源头上避免政策冲突与碎片化。同时,积极引入专家学者、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等各方力量参与政策制定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确保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坚持刚柔并济,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民政部门的服务对象有的面临诸多困难和不便,需要更多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得实惠的关心和帮助。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范围、标准、程序办事,坚持政策的刚性,维护政策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确保在执行中不走样、不打折,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求,把握政策的柔性,提供更多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服务对象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与关怀。

健全评估机制,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要利用政策观察点、承担全国性试点等时机,健全政策评估机制,及时纠正“航向”。要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调整优化,将政策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透明度。

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社会参与体系。支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民政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税收优惠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支持与激励,引导其在扶弱济困、助残助老、环境保护等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构建公益慈善帮扶体系。通过开展公益捐赠、设立专项基金、参与社会事务等方式,带动更多资源向民政领域汇聚,形成多元主体联动参与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