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太阳花”照亮残疾人自立之路
发布日期: 2025-07-09 17:17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喜憨儿洗车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洗车。供图/左娅文

本报记者   赵晓明

机构名称: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

所获荣誉:第四届“南京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行为楷模

机构简介:南京市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成立于2013年12月。成立至今,该机构以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平等尊重、专业务实、合作互助、创新进取的服务理念,以专业社工团队为支撑,开展文体培训、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残疾人救助、康复和托养等服务。在此基础上,该机构紧紧围绕让残疾人“少有所为、壮有所成、老有所福”的目标,实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并与多家爱心企业建立友好协作,探索残疾人就业创业新路径。

“残疾人需要什么?”朱军林经常问自己。

朱军林见过许多残疾人,他们有的自强不息、奋力前行,有的却因身体、智力原因在生活、社交、学习、就业中陷入困境,难以凭借自身力量走出泥淖。

2013年12月,朱军林和伙伴们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发起成立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以下简称太阳花乐园),努力帮助残疾人提升康复、就业、社会融入能力。十几年来,太阳花乐园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壮大,汇聚公益微光,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就业帮扶让残疾人走向自立

喷水、喷泡沫、冲水、清洗内饰、清洁轮胎、擦车身……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喜憨儿洗车中心”内,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很忙碌。大家分工合作,不到半小时便能把一辆沾满灰尘的小轿车清洗得焕然一新。

从2019年5月开业至今,这间100余平方米的洗车店,已为十几名“喜憨儿”创造了就业机会。

据朱军林介绍,“喜憨儿”是对心智障碍者的昵称。针对“喜憨儿”的就业困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各地推广“喜憨儿洗车”项目,助力心智障碍者就业。在江北新区残联、顶山街道的支持下,太阳花乐园链接公益资源引入“喜憨儿洗车”项目,创办“喜憨儿洗车中心”,建立残疾人职业实训基地。

“一句话说百遍,一个动作教百遍,才能让他们熟练掌握工作要领。虽然学得慢,但他们干起活来,最是仔细认真。”“喜憨儿洗车中心”负责人金立友介绍。

“我们根据残疾员工的残疾程度划分不同小组,由专业师傅带队管理,分别负责洗车的不同环节,在分工协作、团队作业中完成洗车工作。”太阳花乐园工作人员左娅文介绍。

李峰超(化名)是“喜憨儿洗车中心”员工之一,二级智力残疾,因家庭困难没有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越来越自闭。

2019年,李峰超加入“喜憨儿洗车中心”,经过半年培训,成为正式员工,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在社工的牵线下,小超与女同事喜结良缘。2020年,小超当上了爸爸,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自此,小超正式完成生活、就业、婚恋三大人生大事。

运行6年来,“喜憨儿洗车中心”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了下来,还实现了盈亏平衡,甚至有时能略有盈余。该中心将盈余投入慈善事业,帮助更多人。

为了解决传统辅助性就业项目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太阳花乐园与南京云锦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合作,在大厂街道残疾人之家成立了江苏省首个残疾人非遗“匠”坊,为有学习意愿的残疾人传授布艺刺绣、秦淮花灯、面塑、纸鸢等非遗手工技艺。

姜之桦(化名)是学员中的佼佼者。因交通意外,姜之桦双腿截肢。安装假肢后,她偶然与非遗“匠”坊结缘,并慢慢练就了过硬的编织技艺,在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棒针编织项目中斩获第一名,荣获“南京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在非遗元素的助力下,残疾人手工作品更有市场竞争力,收益更高,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自立。”左娅文说。

帮一个人更帮一家人

做饭、洗衣服、叠被子、使用微波炉……这些在常人眼里很简单的家务活,对一些心智障碍者而言,困难重重。

智力残疾的杨华(化名)生活无法自理,一直由父母照顾。可随着父母年近八旬,杨华一家陷入了“高龄老人+残疾子女”的照料困境。

为解决此类问题,太阳花乐园依托街道、社区资源,启动“心系家 智筑梦”社区家庭项目,帮助心智障碍者提高居家生活能力、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根据杨华的情况,社工将叠衣服等家务分解为简单动作,一步步耐心示范,引导杨华一次次练习。每当杨华成功完成一个步骤或任务时,社工便给予她小贴纸、小零食等奖励,增强她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社工教授杨华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打招呼、倾听他人讲话、表达自己的需求等,并不断提高她的自我保护意识。

社工还在组织社区联欢会、志愿者课堂、兴趣比赛等活动时,带着杨华参加一些简单的节目表演和互动游戏,为她创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杨华在生活能力和社会融合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在生活方面,杨华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叠衣服、叠被子等家务;社交方面,杨华不再像以前那样抗拒与他人交流,能够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心理状态上,杨华变得更开朗。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杨华父母的心理压力。

李萍也是该项目的受益者之一。李萍患有唐氏综合征,认知能力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安全意识淡薄,饮食习惯也不好。

社工为其制定了个性计划。一方面,在残疾人之家开展生活技能培训,教李萍使用微波炉、叠被子,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另一方面,教李萍家长方式方法,在家中让李萍练习和巩固所学技能,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社工还链接资源,带李萍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为其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萍不但掌握了叠被子的方法,还了解了交通规则,安全意识有所增强。

“根据李萍的实际情况,我们还将持续提供支持,帮助李萍认识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增能。”社工表示。

“将基本康复训练、融入家庭训练、跟踪回访相结合,我们为心智障碍者提供了多元支持,为其家属提供喘息服务,促进了家庭融合发展。”朱军林说。

朱军林表示,下一步,太阳花乐园将引入更多专业资源,优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范围,用心用情帮助残疾人由“被助者”成长为“自助者”,在主动参与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