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发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盘活闲置资产开展养老服务”。早在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就已经立足区域实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始探索支持各类主体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支持养老服务品牌连锁运营发展。该政策实施以来,国有企业武汉吉年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年养老)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健康养老主业,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了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了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运营,让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到有品质的养老服务。目前,湖北省正在全省积极推广“吉年养老模式”,探索市场经济主体深度参与养老服务的发展路径。
吉年养老在一体化推进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中有哪些亮点,在促进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了哪些努力?“吉年养老模式”缘何能成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武汉市进行了实地探访。
科学布局:
搭建多层次网络 满足差异化需求
仲夏时节,湿热交织。早晨8时许,武汉市的气温已逼近30℃,许多老年人早早来到位于江汉区汉兴街道的民航里吉年颐悦中心。他们有的在中医康复室进行拔罐理疗,有的在活动室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练习跳舞,还有的手捧清凉饮品在休息大厅纳凉聊天……阳光洒在老人的一张张笑脸上,定格成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记者了解到,民航里吉年颐悦中心是吉年养老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的方式打造的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于2023年7月正式对外运营。这座占地面积970余平方米的3层小楼,原本是航空公司的办公用房,如今已变成集短期托养、健康管理、老年教育、中医康复、老年助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设施,能够为老年人提供15大类50余项养老服务。
“我们在搭建养老服务网络时,注重巩固居家养老基础作用、强化社区养老依托作用、优化机构养老专业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形态融合发展。以‘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方式,充分发挥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的枢纽作用。通过街道级养老服务综合体运营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点、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运营服务若干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此外,我们还承接运营了江汉区社会福利院,建成运营了智慧型示范养老机构——武汉吉年颐养中心,可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吉年养老运营总监余永辉介绍,目前,吉年养老已在武汉市运营养老服务网点56家,覆盖2个区11个街道39个社区。
余永辉告诉记者,为了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精准、便捷的养老服务,吉年养老积极建设线上智慧养老平台,开发“吉时生活”小程序。老人在小程序上轻轻一点,就可实现“平台下单+机构接单+服务上门”,还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养老政策、查询养老机构、报名参加相关活动等。
对于“吉时生活”的便利性,高龄空巢老人夏奶奶赞不绝口。夏奶奶和老伴都已80多岁了,在房屋清洁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吉年养老工作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教会夏奶奶使用“吉时生活”小程序。如今,夏奶奶每周都通过小程序预约保洁服务。“工作人员打扫得特别认真仔细,真是解决了我和老伴生活中的大难题。”夏奶奶满意地说。
聚合人力:
建强多元化队伍 提升服务质效
中午时分,位于汉兴街道的江汉里吉年颐养中心助老餐厅里,浓浓的饭菜香扑面而来。李奶奶点了土豆炖牛肉、西红柿炒鸡蛋等小份菜,装在饭盒内准备往家走。助老餐厅的工作人员见状赶忙上前搀扶,把李奶奶送出门,交接给了正在附近巡逻的保安人员。
今年75岁的李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助老餐厅离家不远,但她经常忘记路。为此,江汉里吉年颐养中心工作人员、社区物业工作人员等形成了默契,每天交接棒似的搀扶老人回家。
余永辉介绍,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吉年养老在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同时,组建多元化助老员队伍,不断织密养老服务网络。他们与多家物业公司合作,发挥物业工作人员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将其发展为助老员,为老年人提供保洁、照护、送餐等服务。
32岁的刘子涛是江汉里社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他跟记者讲述了他和同事们与老人之间的暖心故事。独居老人刘爷爷患有尿毒症,一周要透析两次。老人的记忆力不太好,经常忘记去医院。刘子涛和同事们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及时提醒老人。高龄老人赵奶奶独自一人生活,保安人员每次巡楼时,都会敲门问一下老人的情况……“在为老人提供帮助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依赖和信任,这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刘子涛说。
除了与物业公司合作,吉年养老还积极协助各社区培育组建银龄志愿服务队,将志愿者纳入多元化助老员队伍,并制定一系列激励制度,鼓励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空巢独居老人探访关爱、燃气电路安全检查等活动。
在江汉区民权街道三民社区,三民吉年颐悦中心协助社区组建了老年人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其中,以邓玉兰老人为队长的银发志愿队,为营造社区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银发志愿队的12名活力老人除了协助三民吉年颐悦中心组织开展书画、舞蹈等活动外,还为社区高龄、空巢、独居等老年人提供上门探访、心理疏导等服务。93岁的肖爷爷,在老伴离世后情绪一直很低落。得知肖爷爷喜欢绘画和书法,银发志愿队队员们便以老人家中的书法作品为话题,跟老人聊天,老人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如今,肖爷爷经常到三民吉年颐悦中心看报、参加活动,精神状态越来越好了。
整合资源:
协同多方力量 延伸服务链条
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是破解供需矛盾的关键路径。吉年养老积极发挥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作用,通过链接医疗、教育等资源,构建多维度协同的养老服务生态,形成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加强与武汉市、江汉区两级老年大学的合作,我们开办了戏曲、舞蹈、音乐等兴趣班,将老年课堂送到了居民家门口;通过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我们建立了医疗服务绿色通道,构建‘预防—照护—康复—善终’全周期服务体系;通过与社区周边商超、药店、菜市场等合作,我们打造为老服务矩阵,推动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余永辉说。
位于江汉区北湖街道的北湖街吉年颐悦中心,专门开辟出了一个房间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派驻点。医护人员每周两次到此坐诊,为社区老年人和短期托养老人提供常见病诊疗、健康监测等基础医疗服务。此外,北湖街吉年颐悦中心还链接中医资源,设立中医康复室,为老年人提供艾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理疗服务。
今年90岁的王奶奶是一名脑卒中患者,在家中跌倒后导致骨折。出院后,王奶奶在北湖街吉年颐悦中心接受短期喘息式照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点和中医康复室的医护人员为老人制订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多维度干预,让她的身体状况有了显著好转。王奶奶回家后,北湖街吉年颐悦中心又根据她的身体情况向她推荐了相应的康复辅助器具,为她申报了家庭养老床位,还为她的家属开展了居家护理培训。通过“机构—社区—家庭”联动照护模式,北湖街吉年颐悦中心帮助王奶奶实现了从病床到家庭的平稳过渡,让王奶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全方位保障。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今年1月,吉年养老凭借成熟的武汉养老运营经验,将养老服务模式复制到了潜江市,成立了一所全新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潜江华美吉年颐悦中心,为当地老人构建起了枝叶相连的普惠养老生活圈。
“从深耕武汉到拓局潜江,吉年养老以国有企业的责任感和匠心精神,为发展普惠养老服务、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作出了有益探索。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国家、湖北省有关养老服务发展部署,全面推广‘吉年养老模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按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湖北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