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社区居民在“梧桐里”幸福餐厅选餐用餐。
② 社区在“北桥好市”公益市集上开展各类便民服务。
③ 社区老年人在“辰光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起学做团扇。
本报记者 马丽萍
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河埒街道北桥社区,70岁的董丽梅吃完午饭,便来到“辰光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姐妹们喝茶、聊天、做手工,享受惬意午后时光。在滨湖区“颐康滨湖”为老服务提质行动中,北桥社区盘活老旧闲置资源,将老旧社区里的闲置空间改造为“辰光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梧桐里”幸福餐厅,并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功能,让社区老年人有了新的“打卡地”。
空间再造 闲置资源焕新亮相
一楼的医养康养护理区配备有专业的理疗康复器械,二楼设有舞蹈室、观影室、阅览室,让人惊喜的是,三楼还打造了露台茶馆,成为居民休闲聊天的好去处。眼前这栋三层小楼里完备的功能、精巧的布景、温馨的布置,让记者随处都能体会到设计者对老年人生活的悉心考量,而这里原本是一处供居民集中停放非机动车的车库。
北桥社区居委会2004年由稻香一居委会、稻香二居委会与北桥村居委会合并而成。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随着老旧小区集中充电棚加速布设完善,昔日车库逐渐闲置。
“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宽敞、舒适的活动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2024年,我们盘活现有资源,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闲置车库设计改造,打造了‘辰光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桥社区工作站站长顾雪窈告诉记者,改造后的“辰光里”共有540平方米,空间功能更加全面、服务范围也更加广泛,由专业社会力量运营。中心设置了医养康养、基础护理、全龄助餐、文化娱乐、智慧服务、养老顾问、适老化改造体验、慈善商店等服务场景,能够提供日间托养、居家援助、心理关爱、志愿服务等16项具体服务。
记者在中心活动展板上看到,电影赏析、瑜伽课程和健康讲座等课程、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在一楼的适老化改造体验馆,防滑砖、助浴椅、一键呼叫器、适老餐桌、无锐角门把手等适老化用品一应俱全,专业机构根据老人居家环境和生活习惯,可帮助老年人量身定制改造方案。结合以旧换新行动,中心运营以来,已为近百户老年居民成功申请了适老化改造补贴。
资源共享 构建全龄助餐模式
同样在北桥社区,距离“辰光里”不足50米,一家名叫“梧桐里”的幸福餐厅是社区另一处网红打卡地。该餐厅作为无锡市滨湖区的区域性助餐中心,也是由一处社区闲置房屋改造而来。
记者到访时正值晚餐时段,用餐的社区居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明厨亮灶的设计,确保食品制作过程的可视、可感、可知。针对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启用滨湖区助餐智慧系统,实现“人脸识别”便捷就餐。
“这个餐厅采用社会餐饮+老年助餐的模式,除了价格实惠、口感软烂的老年餐,还能面向社会提供特色餐、营养餐、儿童餐、学生餐等自选套餐,深受社区居民欢迎。”据顾雪窈介绍,为了办好老年助餐的“关键小事”,北桥社区引入一家餐饮企业投入300万元资金,打造了“梧桐里”幸福餐厅。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可持续运营,餐厅提供全天候、全人群用餐。
“这里基本都是小碗菜,我们可以根据喜好随心所欲地搭配菜式,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好。”一位用餐的居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餐厅给老年人每餐打8.5折,80周岁及以上老人还可另外享受政府每餐2元的叠加补贴。
“我们这个餐厅日均服务500余人次,根据老人偏好推出低糖低脂养生套餐,同时向周边5个社区配送200余份餐食。通过滨湖区民政局助餐系统分析消费数据,我们定期调整菜品结构,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该餐厅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正餐,餐厅还贴心地供应各式点心和咖啡、饮料,同时设有家庭聚餐宴请等餐食服务,满足全龄人群的用餐需求。
记者在餐厅的一角还看到一部分老年用品、智慧健康和康复辅助器具。在就餐区旁还设有投屏装置,直观展示居家适老化改造方案,提供政府补贴申领宣传服务,让老年人在就餐的同时获取惠民政策。
慈善共益 激活社区发展活力
闲置的旧衣物、小家电如何处置?北桥社区在老旧小区设置了“乐慈善商店”,由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朝曦公益基金运营,接收来自居民个人、企业的捐赠。通过“捐赠—义卖—反哺”的设计,归集闲置物品,用于爱心流转。义卖所得用于公益慈善项目,惠及社区居民。
“我们的运营不以营利为目标,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搭建互助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需求解决方案,将养老服务转化为社会价值创造。”据商店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运营中,商店巧妙地将商品销售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既有代际交流,又能随时开展技能交换活动。在满足老年人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还有效吸引了企业捐赠,形成可持续的公益生态。
商店的线下实体店以居家安全和生活服务类商品为主,参与者可以通过捐物、捐时间和捐技能的方式加入,成为公益伙伴;线上微店主营初级农产品、农副产品、健康食品、抗衰老护肤品、日常生活用品等。运营方将产品以原价30%—50%的价格在“北桥好市”公益市集进行义卖。每月义卖所得收益扣除运营成本后,将利润的5%注入“家邻北桥社区基金”,用于适老化改造与困难老人救助,目前已帮助172户家庭完成跌倒报警器等设备安装。
据了解,“北桥好市”公益市集目前已成功举办13场,累计吸引4350余人次参与,义卖筹集物资9971件,向灵山慈善基金及北桥社区基金共捐款23064元。除惠及本社区,朝曦公益基金还将一部分捐赠物资用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忠县,贵州省思南县等地的困境儿童救助。这种“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的慈善公益方式,激活了社区发展活力,强化了社区“一老一小”群体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