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用心用情托起特困老人的晚年幸福
发布日期: 2025-08-05 15:37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姜雪芹

盛夏的高唐,阳光热烈,蝉鸣高树。特困老人护理员王立红和王洪卫这对搭档,一早出发,前往特困老人家中,提供照护服务。

近年来,山东省高唐县聚焦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所需所盼,引入社会化服务,为全县1800多名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代办服务、咨询服务等6大类20项专业化照护服务。

分类定标,实施差异化服务

杨吉文、杨吉武兄弟俩都是特困老人,家里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照料。护理人员每次上门,除了为兄弟俩提供照护服务,还帮助他们为母亲洗脸、擦身、换纸尿裤。他们说:“护理员一个月上门好几趟,可帮了我们哥俩的大忙了。”

按照“分类定标、差异服务”的原则,高唐县将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分为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三种类型,明确委托照料服务内容和服务频次。

服务承接方负责人介绍:“自理老人每月可免费享受4次上门服务,每次不低于1小时;半自理老人可免费享受6次服务;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月可免费享受8次服务。”

起初,汇鑫街道王签庄村的王迟先老人对这一服务不太信任,但一次生病的经历改变了他的看法。那是2023年年初,高唐县分散供养特困老人居家照护服务刚刚推行,两位护理员走进王迟先老人家中,发现他躺在床上不爱动,厨房里也是冷锅冷灶。询问后得知老人感冒了,有点发烧,饭也没吃。于是,一位护理员骑着电动车火速去买退烧药,回来又顺路买了一块豆腐。让老人吃药后,两位护理员一个负责做饭、一个负责拆洗床单被罩。

香喷喷、软乎乎的豆腐端到床边,王迟先被感动了,他连声道谢。

一盒药、一餐饭,拉近了护理员与老人的距离。看着老人吃完饭,护理员又陪老人聊天。离开前,她们还贴心地把暖瓶都灌满开水,叮嘱老人按时吃药、多喝热水。

如今,每次到了护理员上门服务的日子,王迟先都到村口迎接,有时还提前打电话问:“是不是又到来我家的日子了?”言语间充满期待。

强化监管,确保照护服务到位

记者采访获悉,为给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高唐县民政局联合服务承接方着力完善服务网络,打造专业服务队伍,强化服务监管。

——建立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将全县划分为4个服务片区,每个片区明确一名负责人;在12个镇(街)分别设立服务站,组建37个服务网格,建立N支专业的照护服务团队,实现服务全覆盖。

——对招聘的护理人员集中开展岗前技能培训,制定服务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通过“培训+考核”的方式,提升护理团队的整体素质。

——打造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照料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留痕式”监管,确保照护服务到位。

记者通过高唐县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照料监管平台大屏幕显示器看到,37个服务网格的服务状态清晰可见。点开正在服务的网格,服务对象信息以及服务定位、服务时长和服务内容一一呈现。

据介绍,平台有4个主要功能——定位、计时、拍照和记录。在人和街道盛世社区董楼村特困老人董会安家,记者看到堂屋醒目位置贴有“高唐县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服务明示牌”,上面除了印有老人的基本信息、自理能力类别、照护责任人,还有一个服务二维码。护理员王立红和王洪卫上门后,使用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开始为老人提供服务,结束后将服务照片上传到平台,就生成了服务订单。

“通过查看订单,可实现有效监督。”服务承接方负责人讲述,起初,护理人员对平台功能掌握不熟练,有上传照片模糊不清的,也有服务时长缺几分钟(低于1小时)的,这些都会被退单,不予计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服务推行两年多来,共计服务分散供养特困老人13.9万余人次,回访满意度99%以上。

在此基础上,高唐县民政局还联合服务承接方推出“放心就医”照料服务,组建专业住院陪护团队,为住院的分散供养特困老人提供协助挂号、就诊、办理手续、送餐、住院陪护等服务,解决他们住院期间的照护难题。截至目前,已陪护住院老人295人。

从生活照料到精神慰藉、从代办服务到就医陪护,高唐县民政局用心用情托起了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的晚年幸福。以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照护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爱高堂”救助服务品牌被评为2023年度山东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高唐县民政局局长于庆岭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