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持续发力 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从“有”向“优”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8-07 17:37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鹏鹏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民政局通过系统思维谋划、专业标准引领、需求精准锚定、科技创新赋能等举措,打造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服务规范、便捷可及、营养健康的老年助餐服务格局。

平顶山市民政局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一带、两化、三不、四模式”的“1234”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其中,“一带”,即以社区助餐带动老年助餐;“两化”,即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三不”,即明晰边界,做到不新建、不自营、不兜底;“四模式”,即灵活采用养老机构助餐、社会餐饮企业助餐、“中央厨房+站点”配餐、邻里互助慈善助力四种模式。与此同时,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同步跟进,在运营上实行“奖优评先”,对群众公认度高、运营良好的老年食堂、餐桌、助餐点每处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2万元补助,并对20家示范食堂每处额外奖励10万元;场地、税费、水电气热等方面均出台优惠政策。

2025年以来,平顶山市民政局持续发力,系统实施“五项”计划,着力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从“有”向“优”发展。

在布局计划中,平顶山市城区主打“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集制餐、就餐、送餐于一体且实现区域连锁化运营的综合性老年食堂,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社区、小区和老年人家中。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广“邻里互助”“多户搭伙”“结对帮扶”等模式,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汝州市米庙镇风庙村等地依托村集体,聚合爱心企业与志愿者力量,探索形成“邻里互助、慈善助力”模式,让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村吃上“暖心饭”。

在标准计划中,平顶山市民政局制发《老年助餐场所建设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对场地面积、设施配备、环境要求、服务流程乃至营养搭配等关键环节作出清晰、科学、可操作的界定。市民政局还汇编整理国家《居家养老助餐服务指南》及20多项外省市优秀地方标准成册。在农村地区,统筹使用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幸福院等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和助餐功能升级,2025年计划建设48个配备标准化设施的老年助餐功能站点,进一步提升农村助餐服务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在营养计划中,平顶山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委、市老龄产业协会,组建由临床营养学专家、老年病专科医生、餐饮营养师等组成的“膳食搭配营养专家组”,紧跟时令节气,结合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定期设计并发布多样化、易咀嚼、清淡适口的营养食谱。市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抽查和场所自查相结合的食品质量监管机制,确保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在平台计划中,平顶山市民政局在主城五区优选出20家管理规范、口碑良好的老年食堂作为试点,统一亮出“鹰城老年食堂”标识,将它们接入美团、饿了么、京东外卖等主流生活服务平台。通过一部智能手机,老年人或家属即可轻松实现线上点餐、查看菜单与评价。借助河南省民政厅主导的智慧老年助餐平台,实现助餐数据实时监管、商家资质审核、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等一体化管理。

在退出计划中,为保持老年助餐服务体系的活力与效率,平顶山市民政局正在着手起草《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动态调整办法》。旨在探索建立一个科学的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对助餐服务点的服务效能、群众满意度、可持续运营能力等进行综合考量。通过常态化“体检”,对布局明显不合理、长期运营不善、群众反馈欠佳的助餐点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甚至有序退出,确保政策扶持资源和社会投入能够流向运营良好、真正满足老年人用餐需求的服务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