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一个社区的老年友好实践—— 居民自治“共享客厅”,众人合力“门铃助老”
发布日期: 2025-08-13 17:22
来源: 中国社会报

御水华庭社区7月便民服务现场,志愿者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磨刀、配钥匙、修小家电等服务。 供图/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御水华庭社区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术后居家康复老人。

八一建军节前,社区工作者指导退伍老兵做手工,并把做好的火炬送给青少年。

本报记者   马丽萍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御水华庭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340人,其中老年人口占比达17%。为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2023年以来,在民政部门指导下,社区以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为契机,积极整合资源、创新举措,不断优化社区环境,并通过打造共享空间、推进适老化改造、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等系列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老年人生活更美好。

适老化改造提升社区环境

御水华庭社区主体建筑虽建成年代不长,但社区公共环境和老年人家庭在适老化方面仍有不足。为此,在民政部门指导下,社区从公共区域和家庭两方面着手改造。

“很多老年人不习惯高层小区的陌生环境,我们打造‘共享客厅’,就是希望引导居民走出家门,营造和谐邻里氛围。”进入社区一楼公共区域,近2000平方米的社区“共享客厅”令人印象深刻。社区党委书记樊云霞介绍,社区工作人员行政办公区域不足100平方米,其余空间设有互助书屋、直播间、童乐角、工匠屋等多功能室,居民可向社区申请使用。

社区还投入资金增设休息椅,设置无障碍通道,加装路面电动车充电桩,清除步行障碍物,对步道、台阶、活动场地等增加照明,优化车辆进出路线,实现人车分流,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在主干道增设彩虹路、草坪绿植带围栏等,营造卫生清洁、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

“现在洗澡不怕摔跤,晚上起夜也安心多了。”李同舒(化名)老人高兴地说。针对老年人家庭,社区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捐赠及市场化方式,从空间布局、地面防滑、安全扶手、厨卫设备、紧急呼叫等方面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已为72户完成适老化改造。

共治共享激发社区活力

“我们的‘共享客厅’完全由居民自治管理。”樊云霞告诉记者,为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社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引导老年人自发组建文体团队,目前已孵化老年书画社、社区剧团等8个兴趣小组;互助书屋藏书超2000册,均由居民捐献;居民发起的月度跳蚤市场备受欢迎。

同时,为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社区发挥老年文体团队和志愿者作用,利用场地设施搭建邻里风采展示平台,开展“银龄行动”“银发讲堂”等活动,引导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和公益慈善事业。

为引导居民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互帮互助风尚,社区通过“御乐”平台组建老年志愿宣讲队,结合主题活动、节庆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尊老爱老、家风传承、传统文化等宣传服务。社区还开通抖音号和微信视频号,由网格员和热心老年居民组建“御播客”兴趣小组,将独生子女补贴申领、居民医保、老年人疫苗接种等民生政策,以常州方言、情景剧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社区还邀请律师、人大代表等兼职网格员做客直播间,多视角解读政策、解答老年居民关切。

助老服务彰显民生温度

为解决老年人养老助老等问题,御水华庭社区推出了由社区主导,物业为服务主体,区民政部门扶持的“门铃助老”服务项目,为社区高龄、独居、残疾老年人提供送餐、清扫、助浴、助医等各项基本生活照料服务。项目通过社区开发的“御家园”小程序整合健康监测、送餐预约等功能,方便居民在线预约。

“我们为此引入专业社工,成立了一支30余人的爱心服务队,对特殊关爱服务对象进行帮扶。”据樊云霞介绍,服务队根据服务对象身体状况,以红、黄、蓝三色标识区分重点关爱对象、一般关爱对象和关注对象,按“每日一个叮咛、每周一次探望、每月一次服务”的形式,提供探访关爱、助餐送餐、突发事件协助等服务。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密切了社区与老人的联系。

“老年人也想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他们也不想落伍。”樊云霞表示,为有效匹配养老服务供需信息,社区依托“互联网+”智慧养老平台提供各类服务资讯,并通过“银发讲堂”开设智能手机教学、电脑使用等课程,帮助更多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智慧健身构筑健康防线

“这里的智能跑步机能自动调速,还有医生定期解读健康报告。”社区智慧健身中心是老年人的骄傲。在近400平方米的空间内,各类健身器材齐备。据樊云霞介绍,作为江苏省首批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试点,该中心引入50套先进智能健身器材,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和5G技术,实时统计、分析运动数据,为老年人定制运动方案,实现科学健身。

中心配备健身指导员,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的专业健身指导,并通过定期举办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将全民健身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同时,社区智慧健身中心还聘请由全科医生、社会体育指导员、运动处方师组成的专家团队,为老年人开设营养、体能、康复等公开课,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评估,为慢病患者提供个性化运动方案。

“积分兑换健身卡”活动吸引了不少活力老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自运营以来,中心已为200余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显著提升了老年人健身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