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银龄医务志愿者刘杰:“我要一直行进在治病救人的路上”
发布日期: 2025-08-20 16:57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杨淘夷

不论是在天津骨科医院潜心实践、赴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进行专业深造,还是就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深耕临床治疗,刘杰的医学之路始终指向同一个方向——以医术服务最需要的群体。

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主任医师的刘杰,从事骨科医疗工作已有40余年。多年的行医经历让刘杰深知农村医疗水平相比城市还有很大差距,老百姓对“好大夫”的需求十分迫切,于是在退休第二年,他便开始跟随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去各地进行健康义诊,成为奔走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征途上的银龄专家。

把诊室变成讲堂

在几十年的从医生涯中,刘杰参加过很多次基层志愿医疗服务活动,他深知不少地区的医疗条件和人们的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我要做的就是倾尽所能给患者制订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刘杰坦言。

在资源匮乏的基层,医疗硬件设备不足、技术薄弱,照搬大医院的诊疗模式根本行不通。针对这样的情况,刘杰将义诊的重心放在了“授人以渔”上。

掌指骨、髌骨、踝部、肘部等四肢浅表骨折最常见,但处理不当也容易致残。经过深入思考,刘杰将“经皮骨折内固定手术”技术作为重点传授内容,通过推广操作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促进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于是,诊室就成了讲堂。刘杰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耐心细致地讲解骨折闭合复位方法,展示用克氏针穿过皮肤固定骨折的技巧。他强调这种方法“创伤小、出血少、风险小”,却能“达到完美的治疗目的”。他不仅传授了技术,还传递了理念,即在有限条件下,如何选择对患者最有益、对医生最可行、对资源消耗最低的治疗方案。

提出应对地方病方案

前不久,刘杰随医疗队来到了贵州省普安县。这里群山环抱,道路基本都是坡道,农民都在山坡上开垦土地种植庄稼。在普安县的义诊现场,他遇到了大量饱受关节炎折磨的患者,“这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疾病谱。”刘杰感慨道。

一位40岁女性患者的病情让刘杰印象深刻。经诊断,这名患者患有膝骨关节炎,病情已发展到中期,令人震惊的是,她的关节疼痛史可追溯到20岁。一般来说,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性疾病,属于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但这里的人们长年累月地攀爬、负重,关节的高强度使用导致关节软骨过度磨损,最终形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使骨关节炎在壮年甚至青年期就早早发生。”在刘杰看来,如果这位患者在疾病早期就能获得规范治疗,很可能不会发展到如今这么严重。

各种关节疾病在普安县较为普遍,几乎成为一种地方病,仅靠义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区域性健康问题。对此,刘杰在与普安县医院骨科医生进行座谈时,提出了一个系统性的应对方案:在全县广泛开展关节炎科普教育,让老百姓提高预防、治疗关节炎的意识;同时进行关节炎普查,争取做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希望这本书能让这里的医生有所启发。”为了提供长期技术支持,刘杰还将自己编著的《实用图解骨科学》推荐给普安县医院骨科。

刘杰所在的这支由北京各大医院主任医师组成的专家医疗志愿服务队去过许多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和革命老区,为当地百姓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我要一直行进在治病救人的路上。”谈及这些年跋山涉水的志愿经历,刘杰表示:“利用毕生积累的医疗知识和经验助力群众病有所医,是银龄医者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