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政局局长 丁丽华
202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以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通过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监管,有效缓解了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难题,构建起家门口的幸福养老体系。
精准定位,靶向投放资源
百色市通过“严格标准+专业评估”,将服务资源精准投向最需要的群体。一是明确服务边界,锁定核心群体——百色市将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服务对象严格限定为本地户籍、年满60周岁且长期居住在本市的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涵盖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家庭、城乡低收入家庭以及空巢(留守)老人、优抚对象等群体中的老年人,经第三方评估认定的事实困难老人也纳入保障范围。二是引入专业评估,科学判定需求——百色市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对老年人失能等级、经济状况开展专业评估。其中,对已被医保部门认定的失能人员、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和特困人员,实行“评估结果互认”,避免重复评估。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共完成10179 名老年人能力评估,为精准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
精准服务,满足老年人所需
百色市通过“硬件改造+软件服务”双轮驱动,打造个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打造居家适老安全网。百色市按照 “一户一策” 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与智能化改造。其中,适老化改造聚焦卫生间、厨房等关键区域,配备扶手、防滑地胶、淋浴椅等设施;智能化改造植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可燃气体报警系统等设备。明确每人最高补助5000元,避免重复改造和资源浪费。如为靖西市新靖镇康城社区老人何存良家中安装L形扶手、防滑地胶,实施马桶改造,解决其行动不便问题;为其家中安装紧急呼叫设备和摄像头,实现安全监测。二是开展居家上门服务,织密暖心关怀网。针对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需求,百色市为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提供“一年30 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的上门服务,涵盖护理服务、健康管理等。如乐业县的老人龚梅身患肿瘤、行动不便,子女都在外地,护理员不仅为其制作营养餐、做家务,还定期陪她聊天谈心,为她排解心灵孤单。
精准监管,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百色市通过“流程标准化+监管专业化+资金透明化”,构建起全链条监管体系,确保项目落地见效。一是流程闭环,从申请到终止全规范。百色市建立 “申请—审核—服务—终止”全流程机制,由老年人向村(社区)提交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申请,乡镇(街道)复审、县(市、区)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复审确认,服务机构与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签订服务协议并登记备案;服务过程中,机构每月自查并报送运营月报,监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回访监督质量;服务终止时(如老人去世、居住地变更等),及时注销信息,确保服务无缝衔接。二是监管专业,第三方介入提质效。百色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负责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质量核验,对家庭养老床位改造的进度、质量全程监督,留存施工前后对比图;对居家上门服务开展满意度回访,评估结果作为费用支付依据。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2403户(张),为4152名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1.6万余次,有效提升了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三是资金透明,专款专用保安全。百色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资金全部来源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当月申请、当月拨付,禁止挪用、截留或提取工作经费。审计机构全程介入项目台账审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老人身上,为项目可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