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整合老年服务、老年教育、老年金融,以“银龄集市”的形式,创新打造银发消费新场景;推出旅居养老精品路线,开设民族医药诊疗特色服务,让老年人玩得开心、居得舒心、养得安心;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让老年人享受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各地民政部门聚焦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创新,以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灵活便捷的服务方式,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银龄集市”搭建老龄消费新场景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银龄集市”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西园公园举办,30多个涵盖老年用品、智慧养老、金融服务等主题的摊位一字排开,吸引了众多老年人体验咨询。
“在集市上能找医生义诊,了解健康知识,还能体验很多新鲜的养老产品。”现场请医生测量过血压后,70多岁的王女士又对丰富的老年大学课程产生了兴趣,“我喜欢唱歌、跳舞,现在时间充裕了,准备报个班,跟着老师好好学学。”
在活动现场,番禺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联动10余家颐康中心,向居民普及居家适老化改造、居家上门服务及家庭养老床位等养老政策和服务。一些养老机构也通过展板等形式,向老年人展示助餐配餐、康复理疗、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服务。
“乐活羊城”银龄集市暨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是广州市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培育银发消费新场景推出的一种新模式。集市的展位涵盖老年人生活、消费各个热门场景,并以“银龄集市+商超+医院+银行+社区”五位一体的模式,联动周边商户为老年人提供优惠,如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医养康养、义诊和中医理疗服务,银行和社区等为老年人举办反诈讲座、社区文娱活动等,形成多方参与的银发消费生态圈。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乐活羊城”银龄集市今年计划在全市举办100场,通过培育一批适老生活体验展销中心,为老年群体带来即看、即试、即购、即享的沉浸式消费体验,提升老年人的消费便利度、体验舒适度,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广州各区也结合各自特色,打造“一区一品”的“银龄集市”。越秀区以医养结合为主,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首层设置体检、义诊、理疗、中医等展位,开设适老化健康产品、设备展示区,满足老年人对健康消费的需求;黄埔区打造“银龄夜市”,现场向60岁及以上老年人派发“银龄福卡”,同时推出“黄埔银发地图”,方便他们查看身边的养老服务“15分钟生活圈”;荔湾区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举办旗袍秀、舞蹈、葫芦丝演奏等,为老年人提供互动式的老年友好生活新空间。
截至目前,广州市已举办了76场“乐活羊城”银龄集市暨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活动,拉动消费超3.45亿元。
旅居养老释放老年消费需求潜力
“早晨沿香草湖散步,下午做瑶药熏蒸,晚上和瑶族老乡对歌,景色宜人,心情舒畅,我每天的睡眠也从4小时延长到了7小时。”提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旅居养老的生活,71岁的王已高兴地说。
优良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瑶族医药,已成为金秀县旅居养老的“金字招牌”。
金秀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金秀县构建起“高端示范基地、瑶医药特色、乡村旅居矩阵”三位一体的旅居养老服务体系,吸引众多老年人前来旅居康养。“全县各大旅居养老基地、景区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为老年人提供门票减免等优待。”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9.52万人次,其中,老年游客占比超30%。
银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金秀县的全域产业。目前,全县瑶医药产品年销量6800多万元,成为“银发族”伴手礼首选;民宿户均每年增收5万元,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到广西养老、到广西旅居”。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国家支持政策,推动旅居养老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据统计,2024年到广西旅居停留一周以上的老年人达380.2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9.29%。
多元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
89岁的陈奶奶近期生活有了新变化:每天早上,她就挎着小包开开心心地来到养老机构。上午和老伙伴一起聊天,参加文娱活动;中午在机构吃上一顿老年餐;午休后看看电视、唱唱歌,等女儿下班就来接她一起回家。
“女儿工作忙,以前白天都是我一个人在家,生活很枯燥。现在这种日托很适合我,既能居家养老,也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陈奶奶说。
解决陈奶奶养老问题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今年推出的“短托养老”服务。白天短托、晚上回家,“短托养老”以居家和机构养老有机融合的方式,让老年人在不同场景中自由切换,享受到多元化的养老体验。目前,银川市已有13家养老机构开展了“短托养老”,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娱活动、卫生护理的同时,还以专业的医疗康复团队帮助老年人恢复和维持身体机能。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服务内容,推进“物业+养老”,发展短期托养、陪医助医、紧急援助等社区助老服务,完善日间照料、助医、助浴、助洁、助行及老年教育等服务功能,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多样、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30家,总床位数874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6070张。为满足居家社区老年人的需求,银川市依托现有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因地制宜布局建设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1个,覆盖率达到74.54%。同时,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整合闲置设施资源、新建住宅配套建设等多种形式,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303个、社区食堂(老年人助餐点)238个、老年活动中心162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7个、“塞上乐龄”大学40所,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焕新”活动让老年人享受政策优惠
移位助行器、无障碍扶手、助浴椅、防压疮垫……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展区,200多平方米的展厅按照居家生活的不同区域,依次展示着6大类120多种居家适老化产品。
“展区是今年7月建成的,分为适老化产品展示区和体验区,样板间1∶1还原客厅、卫生间、厨房等区域,展示着多种类、高品质的适老化产品,同时提供专业的适老化装修和售后服务。”展厅负责人李苗告诉记者,展厅目前每天都有人来现场体验,100多人次通过网站浏览产品,20多人下单选购“焕新”产品。“老年人关注的适老化产品主要是无障碍扶手、卫生间防滑设施等,防走失装置、能通话的智能手表以及智能报警门磁设备等智慧养老产品也很受老年人的欢迎。”李苗说。
记者了解到,由青海省民政厅牵头组织实施的2025年消费品以旧“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活动,围绕“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通过政府补贴支持、企业让利促销等方式,对全省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服务。
“今年共筹集资金5000万元用于补贴活动,补贴资金‘先到先得、补完为止’。”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焕新”补贴产品包括呼吸机、雾化器、移位助行器、紧急呼叫装置等22类,群众在省民政厅公告的参与企业购买任意一种产品,即可申请补贴。补贴标准为所购商品实际销售金额的20%,每类商品补贴金额不超过2000元。据介绍,今年,青海省共有73家企业、312家门店参与“焕新”补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