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筑牢养老机构汛期“安全堤坝”
发布日期: 2025-08-27 17:28
来源: 中国社会报

今年入汛以来,面对强降雨天气带来的严峻防汛形势,各地将养老机构防汛工作嵌入制度、落实于细节、践行于日常,筑牢养老机构汛期“安全堤坝”,让老年人安然度过每一场风雨。本期养老周刊编辑整理北京、河北、吉林、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8地民政厅(局)在全国养老机构防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期待为各地开展养老机构防汛工作提供参考。

北京市

全力守护老年人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北京市民政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超常规研判灾害风险,坚决抓实抓细养老机构防汛安全工作,全力保障在院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在落实包保责任清单方面,市级层面由局级领导带队,成立16个工作组,督导各区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安全监督责任,全面开展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区级层面,2024年以养老服务领域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为契机,建立“一院一人”工作机制,各区民政部门通过领导包片、干部包点等方式,落实养老机构日常安全监督责任。截至目前,各区共安排“包点到人”干部348名,实现全市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

在落实风险养老机构清单方面,市民政局坚持“提前部署、提前研判、提前应对”,要求各区民政部门结合地区灾害特点和入住老年人实际情况,细化完善预案措施,重点排查位于风险隐患区域的机构。在主汛期来临前,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涉汛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民政系统2025年防汛工作方案》,指导各区对817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全面摸排,建立风险养老机构清单,并派出20个督查组对排查出的121家风险机构进行实地督导。截至目前,全市已转移102家养老机构的1698名老年人;经研判暂无需转移的机构,均已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值班值守。

在落实风险养老机构应急准备清单方面,全市817家养老服务机构共配备抢险、救生、洗消、通信、照明等应急装备19万余件,保障类、医疗救助类、生活类应急物资26.78万件,组建救援、救护、掘进等应急队伍592支,共计5072人。然而,近期检查发现,部分中小型机构尚未配备救生衣、抽水泵、发电机等关键应急物资,一些机构未明确转移安置场所,个别机构在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方面存在短板。

下一步,北京市民政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会议精神和部署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研判,分级分类明确养老机构涉汛风险等级和防控措施,督促机构配齐配足防汛应急物资,持续深入排查整治涉汛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全市养老服务机构防汛安全水平。

河北省

实现养老机构逐级包联全覆盖

今年入汛以来,河北省先后有十余家养老机构遭遇雨水倒灌、室内进水、围墙倒塌、设施受损等情况,部分机构内的老年人已及时转移并妥善安置。截至目前,全省养老机构未发生人员伤亡,防汛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省民政厅严格落实民政部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印发《关于加强汛期养老服务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排查养老机构涉汛风险,加强防汛和生活物资储备,严格值班值守,强化应急处置,逐项压实防汛措施。7月底,省民政厅再次印发《关于加强民政服务机构汛期安全防范和受灾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养老机构安全度汛及灾后救助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研判风险,科学应对

入汛前,省民政厅组织对全省养老机构涉汛风险开展全面摸排,指导各地对靠山、临水、处于蓄滞洪区或低洼地带的机构进行重点风险评估和盯防,督促备足沙袋、备用电源、救生衣等防汛物资,提前做好安全防范。入汛后,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与强降雨和地质灾害影响地区保持密切联系,指导做好养老机构防汛救灾工作。

逐级包联,压实责任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养老机构消防安全包联机制的紧急通知》,全省建立“县级包机构、市级包县区、省级分片包干巡察督导”工作机制,实现养老机构包联全覆盖。入汛以来,各级包联干部驻点指导,协助开展隐患排查,推动“一院一策”应急预案制定,保障防汛及生活物资储备,加强与属地防汛指挥机构联动,确保险情第一时间响应和处置。省级10个巡察督导组持续下沉一线,开展巡察督导,推动各项措施末端落实。

协调联动,应急避险

依据《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县级政府组织编制防汛避险人员转移预案,明确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群体清单,并指定专人负责转移工作。全省民政系统积极组织政策宣贯,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强化与防汛指挥机构的沟通协调。在预警发布后确需转移时,在县级政府统一指挥下,协同乡镇(街道)优先安排养老机构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并妥善做好安置照护、心理疏导等服务保障。

吉林省

强化汛期监管 提升保障水平

汛期安全直接关系到入住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特殊时期的监管责任尤为重大。吉林省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面强化汛期安全监管,全力保障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的安全。

吉林省始终将养老机构汛期安全置于突出位置,省民政厅召开厅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防汛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强全省民政服务机构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并制发两份工作提示函,对汛期安全工作进行周密部署,确保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员。

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省民政厅层层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指导各地建立责任包保清单,织密拉紧责任链条,以定责推动明责、以督责促进履责。严格落实民政干部包保责任,为每家养老机构明确一名民政干部作为包保责任人,指导督促机构加强汛期安全排查,科学研判灾害风险,重点加强对低洼区域养老机构的排查和疏导,严防突发情况。同时压实养老机构主体责任,督促机构负责人将安全责任分解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员,真正实现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

各级民政部门对位于水库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易涝区域周边的养老机构开展全面排查,建立涉汛风险隐患机构清单。全省共排查出53家存在涉汛风险隐患的养老机构。省民政厅开展重点督导,要求各地全面压实安全责任,细化防汛措施,紧盯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科学调配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响应、高效处置,全力保障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

省民政厅指导各地建立养老机构应急准备清单,全面做好汛期安全防范工作。要求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备足必要应急物资,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切实提升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为应对可能发生的汛情,各地共预备转移安置接收场所544个,储备防汛物资3.7万余件、工具4514件、应急食品4249件、车辆24辆。

下一步,吉林省将充分发挥民政包保人作用,持续紧盯养老机构汛期安全防范;动态排查调度养老机构安全状况及人员转移情况,指导督促机构严格落实各项防汛措施;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和重要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各类风险隐患和突发事件,切实维护老年人生命财产安全。

山东省

紧盯薄弱环节 抓好防汛工作

今年以来,山东省民政厅将养老领域安全生产纳入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紧盯薄弱环节,强化排查整治,全省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向好。

省民政厅党组定期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4月、6月、7月先后三次召开全省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印发《山东省养老服务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明确12项主要任务和29项具体推进措施。

聚焦薄弱环节,省民政厅会同省住建厅、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全省养老机构消防安全排查整治,整改问题隐患8721处;会同省卫健委、省残联分类妥善安置入住养老机构的5911名精神障碍患者;会同省住建厅解决193家养老机构建设工程消防审验手续历史遗留问题。

省民政厅与省消防救援总队对1家存在重大消防隐患的养老机构挂牌督办,全省共关停26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养老机构。省民政厅先后向8个地市下发安全生产工作提醒函,约谈4市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

在抓好汛期防汛工作方面,省民政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汛期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加强安全防范。目前,全省2486家正常运营的养老机构已全部明确汛期安全管理工作联系人。全省共摸排出涉汛风险养老机构108家,均已开展风险研判、隐患排查、预案制定和应急物资准备等工作。各县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养老机构纳入汛期优先转移范围,并预备转移安置场所。

下一步,山东省将持续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沟通,及时关注并第一时间向养老机构传达预警信息;持续落实防汛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养老机构和市、县民政部门责任,推进风险隐患排查、预案优化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工作;持续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督促养老机构落实夜间巡查要求,提升应急处置响应能力。

上海市

夯实安全基础  筑牢安全防线

8月,全国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养老机构作为重点保障场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上海市民政局始终将养老机构防汛防台工作置于突出位置,以严格落实“三个清单”为抓手,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打好台风防御战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台工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在台风“竹节草”影响期间,全市各级民政干部和养老机构管理者严格贯彻全市防汛防台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和预警信息,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紧盯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持续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全力保障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运行平稳,未发生人员伤亡或设施严重损毁等安全责任事故。

强化汛期安全防范

市民政局按照“区包机构、市级分片”原则,建立覆盖全市624家养老机构和160家长者照护之家的包保责任清单,市、区两级明确包保责任人,实现工作全覆盖、责任无死角。部分有条件的区探索建立多重包保机制,为相关养老机构增设区级消防和街镇包保责任人,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及属地监管作用,进一步强化与消防部门和街镇的联动效能。

市民政局督促各区全面开展养老机构风险排查,要求联合辖区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镇,根据机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等共同研判灾害风险,建立风险养老机构清单。经排查,共确定65家风险养老机构。各区民政局汛期内安排专人每日跟踪,督促机构加强自查频次,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市民政局指导各区督促风险养老机构应备尽备、按需足量储备。目前,共储备救生衣、沙袋、抽水泵等设备5800余件,应急食品、药品等3500余件。民政部门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状态良好,并与周边商家建立应急调配机制,保障紧急情况下物资及时供应。

市民政局与各区防汛牵头部门、社区、学校等单位协调,确定65处转移安置场所,均配备基本生活设施,并制定详细转移路线与方案,确保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有序转移老年人。

同时,市民政局督促各养老机构制定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与人员分工,并与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保持密切联动,确保关键时刻响应迅速、救援到位。

江苏省

强化风险意识 切实履职尽责

8月,全国防汛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养老机构作为重点保障场所,安全责任重大。江苏省境内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汛期时间长、突发事件多、灾害风险高。7月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未雨绸缪、狠抓落实,动真碰硬消除隐患,全力筑牢养老服务机构汛期安全防线。

迅速部署,强化调度

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紧急调度养老机构防汛工作;省民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全省民政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度汛。

省民政厅接连印发《关于做好全省养老机构防汛防台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养老机构汛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强降雨预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参照消防安全包保制度,明确县级民政部门汛期安全管理人员及每家机构的包保责任人。

同时,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分布特点和水文气候特征,省民政厅组织专家起草完成《江苏省养老机构极端天气应急处置预案》,目前已征求各地意见建议。

全面起底,深入排查

按照“市包县区、县区包机构”原则,市级重点核查县区民政部门是否开展灾害风险研判及人员转移安置预案制定工作;县区则核查养老机构是否完成机构防汛预案制定。

省级分析研判并确定防汛风险较高的县(市、区)43个,督促相关地区联合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地处洪灾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点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安全巡查,落实除险加固措施。

全省累计排查出涉汛风险养老服务机构117家,涉及入住老年人8303人,近期拟通过省级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机制推进整改整治并实行销号管理。

压实责任,落细举措

省民政厅召开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会议,强化防汛预案管理。各设区市和县(市、区)根据管理层级制定防汛防台应急处置预案,沿海低洼地区和里下河滞涝地区还专门制定人员转移应急预案。

省民政厅指导各地为排查出的117家涉汛养老服务机构配备皮划艇、救生衣、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并联合消防救援部门落实灾害优先救援机制。各县(市、区)均已明确突发汛情转移安置点,安置房屋均设在二层及以上,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全省70个县(市、区)组织开展了人员避险、物资转移等实战化应急演练。

浙江省

坚持关口前移  有效应对风险

浙江省易灾多灾,尤其台风频发。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机构防汛防台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迅速响应的原则,做到思想到位、准备充分、处置果断,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省民政厅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动态排查,强调预防优先、救援及时,督促各地深入研究历史灾害记录,精准研判潜在风险,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应转尽转,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7月下旬,全省积极应对台风“竹节草”,4名民政厅领导带队赴舟山、宁波等地检查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处干部赶赴台风登陆地舟山一线指导。针对低洼积水严重的养老机构,属地政府领导现场指挥排水作业。四家养老机构共40名老年人完成院内转移,整体情况安全平稳。

各级民政部门对全省1587家养老机构风险点位进行全面排查,共发现43家存在风险隐患,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对防汛安全隐患较大的“红色”机构,纳入重点整治,由省民政厅挂牌督办,做到应改尽改、应迁尽迁、应关尽关;位于地质灾害点和小流域山洪高风险区域的,经研判确属高危的,一律关停;10处处于低洼易涝点的机构,完善应急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随时准备转移;对老旧危房予以加固,无法通过加固保障安全的同样关停。同时,妥善做好关停机构中老年人的安置工作,对有意继续从事养老服务的运营方,协调土地供应,支持异地新建。

为实现关口前移、有效应对,省民政厅指导各机构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养老机构防灾特殊性和失能老人转移困难等因素,提前对接专业照护机构和人员,科学规划转移时间,精心选定安置点位,并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极端天气时,安排民政干部驻点重点机构,指导开展防灾救灾。

遇严重台风暴雨天气,省民政厅下属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照料中心及老年食堂可酌情暂停开放,减少老年人外出风险,同时对确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等服务。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全面建立包保责任制度,加强与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及乡镇的协同预防与监管,确保在恶劣天气中能够科学研判、有效预防,实现服务提质、安全可靠。

福建省

抓好“三单联动”  守住安全底线

福建作为沿海省份,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今年以来,福建省始终扛牢政治责任,以“三个清单”为抓手,全力筑牢养老机构安全防线,保障老年人平安度汛。

压实包保责任清单

省民政厅按照“省厅包地市、地市包县区、县区包机构”的原则,逐级明确包保责任人,压实值班值守、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责任,推动省、市、县区、机构四级责任链条全面贯通。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及直达一线的预警“叫应”机制。今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包保机制累计下沉干部5157人次,整改防汛预案不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1667项,约谈养老机构负责人88人次,实现责任落实与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动态更新风险清单

省民政厅坚决克服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对全省养老机构开展多轮全面排查,结合当地泄洪时间、强降雨等突发因素进行动态应急排查和超常规研判。对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经研判存在较高风险的养老机构,及时组织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细化应急准备清单

省民政厅坚持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持续完善应急准备体系。在预案体系方面,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制定简明操作流程图,显著提升可操作性。在物资储备方面,针对养老机构特殊需求,重点增配应急电源、氧气袋、制氧机、担架等设备,全面摸底病人转运车资源并建立台账,确保紧急情况下联得上、调得动;建立“市县储备库+机构周转点”联动调配网络,保障1小时内应急物资调运到位。在转移安置方面,制定“就近就快、分类分步”转移方案,优先选择地势高、结构安全的学校、村部、卫生院作为安置点,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分类组织转移,确保安全、快速、高效。在联动机制方面,主动与气象、应急、消防、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同社会救援力量、基层应急队伍的协作,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的应急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