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淑芹
近年来,河南省许昌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构建精准、高效、温暖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通过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多元参与等举措深化改革,不断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质增效。
健全制度体系
许昌市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37家成员单位的职责进行明确。许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全面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高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创新服务形式
为强化社会救助服务功能,许昌市民政局积极推进“一张清单、一本手册、一个窗口、一个驿站、一张网、一个码”建设。“一张清单、一本手册”旨在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许昌市民政局通过建立社会救助服务清单、编制《社会救助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制作“小许讲救助”系列短视频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救助政策的知晓度。“一个窗口、一个驿站、一张网”旨在提升社会救助经办能力。许昌市民政局在乡镇(街道)设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统一受理、转办(介)群众提交的社会救助申请事项;在中心城区建设18个村级“莲城救助家园”作为社会救助工作驿站,进一步强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在全市配备2500余名社会救助协理员,织牢基层主动发现安全网。“一个码”旨在实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线上录入、智能分析。许昌市民政局研发上线救助资格评估程序,方便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录入。程序后台自动分析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辅助判断适合申报的社会救助类型,进一步提高救助精准度。
细化认定条件
许昌市民政局出台《低保边缘家庭和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实施细则》等文件,细化和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条件、办理流程等。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在原有低收入人口监测的基础上,将已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等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各级民政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关注动态监测信息平台预警信息,及时开展入户核查,实现“人找政策”与“政策找人”同向发力。襄城县探索建立“基本生活救助+持续救助+拓展救助”的“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模式,为符合条件的家庭或个人定期定量发放临时救助金。多部门参与提供就业、教育等专项救助,阶段性、分层分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促进多元参与
许昌市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联合在社会救助领域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健康、送服务”专项活动,引导200多家企业向有需求的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为困难群众免费体检并普及健康养生知识,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长葛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养老护理力量,为有需求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入户探访、生活照料、助急助医、精神慰藉等服务,有效提升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市、县民政部门与同级慈善会联动,分级建立困难群众救急难慈善专项基金,筹集善款用于救助帮扶困难群众。引导20家社会组织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开展关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活动,营造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