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综合治理> 文章浏览
2022年清明节假期我省祭扫活动安全有序
发布日期: 2022-04-08 10:02
来源: 河南省民政厅办公室 社会事务处

4月3日-4月5日清明节假期迎来群众集中祭扫高峰,我省各地适应疫情防控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智能服务,切实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各地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对在殡葬服务机构现场祭扫的人员进行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全力确保祭扫活动平安有序。4月3日至5日,全省开放现场祭扫服务的殡葬服务机构59个,未开放殡葬服务机构953个,全省各地累计接待现场祭扫的群众41507人次,疏导车辆6576台次,参与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15883人次,1012个殡葬服务机构均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和安全事故;各地开通网络祭扫平台83个,登录网络祭扫的群众333108人次实现了清明节平安、文明、安全。

一、及早谋划,精心安排部署

清明节前,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朱良才召开厅党组会、2次召开全省民政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民政系统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扫有关工作,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多措并举满足群众清明祭扫要求。各地根据疫情风险等级,科学研判,视情况确定是否开放现场祭扫工作,防止“一刀切”,严禁无差别一律暂停现场祭扫活动,能不关闭的殡葬服务机构尽量不关闭。各地必须按照当地疫情防控要求,研究制定清明节祭扫工作方案;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殡葬服务机构,必须落实预约、错峰、限流、体温检测、保持社交距离等要求,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必须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绿码进入、佩戴口罩,员工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等防护防控措施,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将公墓、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纳入当地疫情防控监测重点单位,进行重点监测和管控。

二、落细举措,筑牢安全屏障

清明节期间,省民政厅组成9个监督检查组,厅级领导分包地市,采取即赴实地现场检查、值班电话随机抽查、视频调度等方式,对民政服务机构开展疫情防控专项检查。厅党组书记、厅长朱良才带队到开封市进行调研,传达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关于疫情防控和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的有关要求,详细了解民政服务机构工作开展情况。各地民政部门根据疫情防控情况,提前研判,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清明安全祭扫保障工作。鹤壁市、驻马店市按照“一地一指挥部(专班)”“一公墓一疫情防控方案+线路保障方案”,周密部署、细化安排,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周口、许昌等地开通免费网络祭扫服务,对新墓祭扫开通微信预约,实行“先预约、后祭扫”,减少风险。各业务单位守土负责,公墓、殡仪馆、陵园(纪念馆)制定祭扫服务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守则,确保疫情防控、交通疏导、禁鞭禁塑等重难点工作“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三、暖心祭扫,提供贴心服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省除三门峡市、平顶山市、济源市外,其他省辖市全部暂停现场祭扫活动。各地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坚决摒弃一禁了之的一刀切做法,立足群众需求,探索新的祭扫方式。有条件的公墓、骨灰堂、纪念堂等,提供“代客祭扫”、集体祭扫等服务,满足群众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需求。部分殡葬服务机构还通过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殡葬服务。

四、宣传引导,倡树文明殡葬新风

    围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省民政厅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系列公益短信,在全社会营造倡树文明殡葬新风的浓厚氛围。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多地发布文明殡葬倡议书,弘扬厚养薄葬、节地生态安葬新风尚,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文明低碳祭扫,推动丧葬礼俗改革,革除丧葬陋俗,保护青山绿水。“烟火味”越来越淡,“生态味”越来越浓,各地的清明节更加“清明”,通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推行错峰祭扫、互联网祭扫等,引导群众自觉减少燃烧香蜡纸烛、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祭扫方式,大力营造了文明低碳祭扫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