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民文〔2025〕12号 签发人:李立明
办理结果:A
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73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张书波、魏雷东、范俊稳、仝韶菁、徐兴锋、张晓娟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提案收悉。
现答复如下: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项突出的社会课题,促进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也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截止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0%)。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60家,养老床位12181张,收住老人6151人。其中乡镇敬老院共有60所,养老床位3359张,收住老人1887人;公办养老机构共有17所,养老床位2480张,收住老人1330人;民办养老机构共有83所,养老床位6342张,收住老人2934人。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配套政策,健全服务体系。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即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培养,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用房、建设资金,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贴、政府购买社区基本养老,以收住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主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补贴,高端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用地、税收、补贴优惠政策等问题。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融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稳定从业队伍。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民政部培训中心、开展养老护理员、养老院院长培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做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短期培训与中长期实训相结合,利用全市建成的5所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鼓励养老服务管理人员就近参加实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业务素质。将养老服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纳入职称评定或技术工人考试范围,将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提高养老服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从而稳定养老服务人员队伍。
三是智慧平台引领,提升服务质量。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自我监控、行业部门外部监控的监控体系。拓展家庭养老床位,打造“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为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退化导致的生活不适应,提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十四五”期间,市民政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省级福彩公益金,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开设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在养老服务机构内部接入智能床垫、智能拐杖、呼叫系统,老年人可以通过视频、呼叫、智能床垫、智能拐杖、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呼叫最近的养老服务机构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日托、医疗、康复、生活照料等服务。
四是多措并举探索新模式,丰富养老形式。探索“以大带小”模式,以义马市泰山寿康公寓为试点,借助地理位置优势带动了周边1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运营服务,让小中心成为大中心的“前哨”,并依托大中心带动小中心,实现互联互通,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探索公建民营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减免租金、购买服务、给予补贴、完善配套等方式,拿出区位优势好、具备规模、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让运营商“拎包入住”,先后引进了河南芳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安泰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企业运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同时,培育壮大本地虢康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中长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寿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高性价比服务;探索“以医助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按照“五医联动”要求,抓实医养结合,全市所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协议,三级以上医院全部牵头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充分发挥三门峡中医药优势,依托卢氏县豫西百草园、灵宝市朱阳杜仲种植示范基地、渑池县天沣农业丹参种植基地等中医药资源,把艾灸体验、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全面融入养老服务。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中多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
2025年6月26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三门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 2182029
联系人: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