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民文〔2025〕13号 签发人:李立明
办理结果:A
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51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敏霞、刘四海、张卢峰、李瑞东、任新锁、姚丽、杨艳静、苏晓江、单超、黑华宁、赵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集中政策性资金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投入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养老事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市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把农村养老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加快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多元需要。
一、主要工作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乡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
乡镇敬老院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制度规范化管院,制定院长及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制、院民管理制、食堂管理制等,不断强化乡镇敬老院规范化管理。为确保院内规范有序运作,实行民主管理,部分乡镇敬老院在院务管理方面,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管理机制,挑选有行动能力的老人,成立伙食管理小组、卫生小组、院务管理小组等,负责敬老院日常事务管理和参与重大事项决定,同时负有监督院长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并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充分保障乡镇敬老院的健康有序规范运行。
(二)实施敬老院提升改造,持续提高特困老人集中供养水平。严格按照“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多方筹资,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认真实施农村敬老院提升改造工程。安全监管方面,设置了室内外安全监控系统、床头呼叫系统、智慧用电系统、烟感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自动监控、自动报警、自动处置,全面加强敬老院安全管理,筑牢安全防线,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开展敬老院餐饮提质专项行动,加大餐厨管理业务培训,落实“明厨亮灶”要求,养老机构餐饮安全得到明显改善和规范。落实乡镇敬老院护理床采购配置项目。积极筹措资金,为乡镇敬老院更新衣柜、护理床等日常生活设备,养老护理工作更加便捷有效。全市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后,不仅硬件上取得显著改善,服务水平也得到质的提升。部分县(市、区)通过设立乡镇特困供养机构“温暖基金”,提出“五好六化”保障等,不断提升特困供养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重点围绕敬老院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措施落实、食品经营管理情况、院容院貌等内容,组织开展“提服务、保安全、护幸福”评比活动,有效提升了乡镇敬老院环境卫生整治水平、隐患排查能力及养老服务能力。
(三)满足社会养老需求,稳步推进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关于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要求,督促指导乡镇敬老院加快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和设备配置,稳步拓展社会代养和居家养老服务,在满足特困供养人员需求的前提下,逐步向社会老人开放。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2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收住社会老人278个。
(四)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提升敬老院养老服务质量。坚持把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放在首位,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培训方式大力推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连续三年开展职业技能大赛,授予一等奖获得者“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市“技术能手”称号。近三年来,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4600人次,其中,新增养老技能人才1600余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0余人。
(五)加强安全隐患监管,全力保障敬老院安全运行。
市县两级成立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全市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定期调度各地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推进情况,推动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制定了《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重点检查事项清单》,共派出4个检查组,对养老机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建立了养老机构安全隐患台账,明确了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限。部分县(市、区)逐步推行医养合作,引导乡镇敬老院开展医养签约合作,在乡镇敬老院设置医务室,或者乡镇敬老院与辖区卫生院进行签约合作,院民有需要医疗机构可随时上门服务,切实保障敬老院老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方面,通过争取财政补贴,建立专项资金等政策保证机构运转经费。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团体、慈善公益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爱心捐款捐物等公益性活动,作为养老资金的补充来源。同时,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和增强政策优惠导向,通过市场化机制使养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运营。
二是持续推动全市乡镇敬老院转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在整合乡镇敬老院养老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吸纳运营商,健全完善合作机制,探索公建民营的运作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
三是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建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鼓励引导我市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为发展养老产业和养老事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同时,建立多途径人才培养机制,将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纳入职称评定、技工考试范围,将工资待遇与职称挂钩,提高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夯实我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全社会营造认可养老服务人才、尊重养老服务人才的良好风尚。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您在以后的工作中多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
2025年6月25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三门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 2182029
联系人: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