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民政厅局长谈体会丨鲍常勇:站在更高起点 谋划更优发展
发布日期: 2020-11-20 16:14
来源: 中国民政

连日来,全国民政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持续升温。部分省(区、市)民政厅局长就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民政工作决策部署谈感想、讲体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听河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鲍常勇的学习体会。

河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鲍常勇

“十三五”时期,河南民政事业取得的成就彰显了民政人的情怀,赢得了中原大地老百姓的口碑。继往开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细致谋划“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远景规划,推动河南民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开拓进取,“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亮点纷呈。第一,“十三五”时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五年。河南省5年内7次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14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92%的未脱贫人口通过社会救助进行兜底保障。疫情期间,实现了35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13.1万名服务对象“零感染”。第二,“十三五”时期是稳扎稳打夯基础的五年。积极应对老龄化发展趋势,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建成“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2500个;社会组织发展实现量、质双提升,监管更加规范。第三,“十三五”时期是求新求变求突破的五年。国家层面颁布了慈善法等法律,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法规。多项惠民政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建立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制度、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等,惠民殡葬政策实现全覆盖。第四,“十三五”时期是直面问题补短板的五年。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干成过去想干未干的事。河南省投入近20亿元对3314家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提升改造“五大工程”(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疗康复),投入34亿元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连续3年组织开展民政服务机构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补齐安全管理短板,近5年来没有再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形势逼人,“十四五”时期民政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并存。面临的机遇: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指示和党中央有关部署,为民政发展指明方向。“十四五”规划建议稿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政关注度越来越高。三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实。四是新一轮科技创新催生民政服务新方式。面临的挑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在“后扶贫”时代,需研究建立防止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在养老服务方面,人口老龄化加速,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力支撑和社会资本投入都受到影响,提升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和养老服务质量面临挑战。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规范并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民政保障方面,民政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

攻坚克难,推进“十四五”时期民政高质量发展使命光荣。第一,着力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线。建立完善大救助机制,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梯度救助体系。兜底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托底特殊群体供养服务。第二,着力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建立多层次多业态的养老服务体系,激发市场主体进入养老服务新业态的活力,允许发行养老服务领域专项债,发挥投资对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第三,着力健全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社区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培育更多有活力、有专长的社会力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慈善资源、专业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推进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第四,着力创新民政工作方式,建立健全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深化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顶层设计,一体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发挥部门之间协同联动机制作用,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助力民政事业发展。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