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3月21日下午,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20多位老人身穿瑶族传统服饰,伴着音乐声,兴致勃勃地跳着健身操。“中心有很多‘学堂’课程,我们每天聚在一起唱歌、跳操、做手工,还能参加瑶族的传统文化活动,生活丰富了,人的精神也好了。”76岁的许四妹说。
许四妹所说的“学堂”,是清远市依托县、镇、村三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年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瑶族非遗传承人传授瑶歌、瑶舞、刺绣技艺,“义工合唱团”组织老年人通过唱歌传递幸福,“健老学堂”培育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关爱……通过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老年学堂,清远市努力保障老年人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
瑶乡里的“夕阳红学堂”
“我喜欢做手工,特别是瑶族传统的刺绣。你看,我衣服领子上的图案都是自己绣的。”春日的下午,60多岁的唐一妹坐在连南县大麦山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做着刺绣,还不时指导身边围坐的几位老伙伴。
“我们都喜欢穿着瑶族传统服装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聊着天,制作些民族传统的手工。”唐一妹告诉记者,她平时和孙子一起生活,以前送完孩子上学后就一个人在家,生活很枯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业后,她几乎每天都过来,“从家步行到中心只需几分钟,这里人多热闹,感觉总算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大麦山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是2021年12月投入运营的,设有长者饭堂和多个活动室,在为周边老年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的同时,还结合当地的瑶族民俗文化,组织开展康乐学堂、文化学堂、智慧技能学堂等一系列‘瑶山夕阳红学堂’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负责中心服务工作的连南县乐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唐大其妹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连南县已构建由1家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 家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N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流动服务点组成的“1+7+N”居家养老服务阵地,由社工、志愿者等定期组织开展“瑶山夕阳红学堂”,让老年人有所学、有所乐。
在7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有一场活力满满的“康乐学堂”准时开课,老人们既可以在棋牌游戏中锻炼脑力、增进交流,也可以通过健身操舒活筋骨、愉悦身心。此外,传承民族记忆的“文化学堂”也颇受老年人的喜欢,学堂定期邀请瑶族非遗传承人到各养老服务中心传授瑶歌、瑶舞及刺绣、扎染等手工技艺。三排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还挖掘瑶族手鼓文化,定期举办手鼓课程,教老年人制作民族手工艺品。
“目前‘瑶山夕阳红学堂’已开设了智慧技能、老年社交、手工制作等7类学堂,通过多种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帮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唐大其妹表示,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学堂”活动,切实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多元、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健老学堂”里的志愿者
“注意声调,《帝女花》这段的拖腔要稳一点。”下午3点,清城区(凤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响起旋律优美、婉转悠扬的粤曲声,69岁的骆锦棠边领唱边耐心地指导身旁的同伴。自6年前来到养老服务中心参加活动后,骆锦棠爱唱粤曲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很快就成为班长,带着10多位有共同爱好的老人一起唱粤曲。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准备曲谱,并细心地为记不住谱的学员标注上拼音和节拍。
从自己唱到带领大家唱,骆锦棠不仅在养老服务中心的“健老学堂”找到了乐趣,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经常带着老伙伴们开展助老志愿服务,为独居老年人等送去关爱。
“‘健老学堂’是我们围绕老年继续教育和社区参与而重点打造的一个项目,通过对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进行技能培训,鼓励引导他们发挥所长、参与社区服务。”清城区(凤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刘振华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已开办了粤曲、美食、手工等多个“健老学堂”,有老年志愿服务队伍8支、老年志愿者298人。
“我们根据老年人所学所长,以班级为团队,组织并吸引社区老年人参加文化娱乐活动,并通过结对帮扶、服务认领的方式,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开展节日慰问探访、生活照料等服务。”刘振华介绍,截至目前,“健老学堂”的老年志愿者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93次,服务时长达1400小时。
刘振华告诉记者,目前“健老学堂”已实现了老年人从服务享受者转化为志愿者,志愿服务从服务“学堂”转化为服务社区有需要的老年人,志愿者及志愿服务从个别化、零散性转变为团队化、组织化的“三个转化”。同时,搭建起老年继续教育发展平台、养老互助平台和志愿服务发展平台,实现了“健老学堂”学员人人都是志愿者的目标。
长者义工队带来的新活力
每天上午,阳山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都会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声,40多位老人声音洪亮、激情澎湃。“这是我们乐龄义工合唱团的日常活动,通过歌声展示新时代新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面貌。”80多岁的黄联凤是乐龄长者义工队的成员,也是合唱团的团长,她觉得,通过参与义工队活动,不仅帮助了其他老年人,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
阳山县妙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全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站)的服务工作。其负责人陈丽文告诉记者,乐龄长者义工队是在2016年组建的,经过持续的培育发展,目前已有60多位成员,平均年龄68岁,平时在社区开展文化艺术、公益帮扶、文明实践等活动,为社区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艺术服务是乐龄长者义工队的一大亮点,成员们发挥自身艺术的特长,组织开展舞蹈、合唱、书法等文化活动,既让社区老年人享受到艺术的乐趣,也促进了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公益帮扶则聚焦社区困难老人和特殊群体,开展入户探访、生活用品代购、陪伴聊天等服务。截至目前,乐龄长者义工队已累计开展服务活动 2000多场,服务人数超4万人次。
清远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镇、村三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站)是为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按照精准性、可持续性、便利性、公平性的原则,在全市大力兴建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为老年人提供关爱服务的同时,常态化地开展老年教育、文化活动。截至目前,清远市已建成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家、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77家、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285家。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1%。
记者了解到,作为核心枢纽,全市9家县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协调各方资源,统筹规划养老服务活动;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传递县级中心服务理念和资源的同时,收集村(居)老年人的需求信息;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则深入村(居)老年人身边,通过举办文化活动、提供入户关爱服务等,让老年人活动有场所、身边有关爱、生活有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