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截至2024年年底,上海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各项涉老指标均已提前完成。近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25民生访谈”,在线与听众互动,回应百姓关切。
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十四五”目标提前完成
如何实现养老服务的扩容、提质、增效,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以来,上海在持续不断地推进相关工作。蒋蕊介绍,在民心工程方面,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共建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29家、社区长者食堂405家,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累计超3.4万户。在为民办实事项目方面,“十四五”以来,上海共新增养老床位2.07万张,目前全市总量已达17.58万张;新增认知障碍床位1.02万张,全市总量达1.5万张;家庭照护床位总量达4000张。
“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养老机构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年年初,市民政局发布《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全市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品质、医养结合水平、专业科技含量等都全面提升,让老年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蒋蕊介绍,上海大力推进医养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100张及以上床位)“内设医疗机构”应设尽设,不具备条件内设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也要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与相关医院建立互联网医院等方式充分覆盖、更加高效。到今年年底,上海计划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目前已经建成70余家,其“智慧”体现在入住管理、餐饮管理、健康管理、专业照护、安全防护、管理运营等方面,“最重要的是用智慧手段为日常服务赋能,更好地让老年人得到照护。”
“家庭照护床位模式受到欢迎,我们接下来要下大力气朝前推。”蒋蕊说,经过几年的探索,上海市家庭照护床位建设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去年新增家庭照护床位超4000张,目前全市累计服务9000余人。今年,上海将“为4000名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市民政局将积极指导各区加强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的供需匹配,让更多有需要的老年人享受服务。
针对残疾人关心的“老养残照护单元”建设,蒋蕊也作出回应。“自去年起,市民政局在各区选择一些合适的养老机构,开辟出‘老养残照护单元’,让老年人可以带着自己的子女入住。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已有16个‘老养残照护单元’开放入住,共计311张床位。”蒋蕊表示,今年,市民政局将完善“老养残照护单元”配套服务,兼顾老年人和残疾家人的照护需求,并积极探索家庭单间式和分区式照护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关注老年人细分需求,提供更多助老服务和产品
“只有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才能使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蒋蕊说,上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在全国起步较早,目前已到向市场化转型的阶段。最近,市民政局对已有的适老化改造政策和工作机制进行调整,持续优化服务供给。
据介绍,上海市户籍的四类老年人家庭可以享受不同比例的政府补贴,最高补贴从3000元调整为5000元。低保家庭老年人补贴100%,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补贴80%,年满80周岁且本人月收入低于上年度城镇企业月平均养老金的老年人补贴60%,经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照护等级为二至六级的老年人或经街(镇)审核认定为特殊困难的老年人补贴50%。补贴以3年为一个周期,不要求一次性用完。
谈及适老化产品以旧换新补贴,蒋蕊说,去年,上海市首次将康复辅具产品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今年,该补贴比例从原来的15%上升至30%,“其中,助听器、助行器、护理床等产品非常受欢迎。”蒋蕊介绍,近几年,上海推出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目前上海以康复辅具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超过500家,辅具租赁服务业已覆盖全市各社区。2024年,全市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惠及2.3万人。
此外,今年上海继续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并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来发展送餐服务;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订下发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已在9个区启动试点;市民政局下发支持发展老年助浴服务若干意见,重点满足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助浴服务需求。
不管旅行还是短期停留,都可以在沪办理结婚登记
“婚姻是人生甜蜜旅程的新开始,上海市民政局真诚祝福每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蒋蕊说。近年来,上海婚姻登记改革脚步不停,2022年开始“全市通办”,2023年6月开始“跨省通办”,2024年,上海全市共办理13.5万对,其中“跨省通办”婚姻登记2.52万对。今年5月10日,婚姻登记又将迎来“全国通办”,任何一对新人,只要有一方是中国公民,无论户籍是否在上海,都可以在上海任意一个区的婚姻登记窗口登记。“上海进一步简化证明材料,取消提供户口簿、居住证的要求,新人持身份证和相关材料就可申请办理婚姻登记。”蒋蕊说。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令人期待。“无论是到上海旅行,还是短期在上海停留的新人,都可以在上海办理结婚登记。”蒋蕊希望上海能够成为全国很多新人浪漫婚姻的起始地,市民政局将指导各区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结婚颁证场所和弘扬文明新风的集体婚礼经典品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访谈中,蒋蕊还提到困境儿童保护、处理孤老“身后事”等问题。守护特殊儿童,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今年1月1日起,市政府将特殊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2500元提高至320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特殊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孤老去世后,其遗产由谁来管理?如何确保无人继承遗产得到妥善管理、合理分配?民法典设置“遗产管理人”制度,规定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近年来,上海民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落实民法典有关规定,与市高院联合出台相关实施意见,明确通过民事诉讼程序确定民政部门遗产管理人身份,由各区级民政部门依据法院判决履职。同时,制定相关文件,对如何界定工作责任、构建工作流程与机制,包括如何查核与处置无主遗产作出指引或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