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要闻> 民政服务> 文章浏览
筑牢多元支撑 落细贴心服务 打好流动儿童关爱服务组合拳
发布日期: 2025-05-13 17:01
来源: 中国社会报

浙江省民政厅

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入大省,浙江的流动儿童数量庞大。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浙江省民政厅倾力打造“暖心民政、亲清民生”品牌,以建设全国流动儿童权益保障工作观察点为契机,积极探索精准关爱服务举措,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为流动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握好“方向盘”,健全体制机制

完善政策强统领。浙江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均将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纳入重点工作统筹推进。调整设置省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增加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内容,增强部门协同合力。近年来,浙江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意见》《浙江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逐步探索常住地提供儿童福利保障的工作模式。同时,出台《浙江省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实施方案》,开展流动儿童摸排建档和动态监测,对流动儿童重点关爱服务对象参照困境儿童实施分类动态管理。积极落实全国流动儿童权益保障工作观察点举措,完善教育、基本生活、监护干预、心理健康关爱、安全教育等保障政策和服务措施。选取杭州市萧山区、永嘉县、安吉县、义乌市、岱山县等5个县(市、区),围绕产业集聚区流动儿童、少数民族流动儿童、国际流动儿童、海岛流动儿童等不同群体特点开展工作试点,探索建立精准关爱服务模式。2025年,将试点扩大到9个县(市、区),全方位织密关爱网络,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权益保障格局。

友好环境浓氛围。深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印发《浙江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构建科学合理、可行可感的建设指标体系,统筹推进城市、街道、社区3个层级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完善儿童文体设施建设,全省已建成1.2万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优质文体服务精准触达,让儿童在家门口即可畅享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真正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数字赋能强管理。加强流动儿童相关数据信息集成共享,打通居住证、学籍等重点信息,推进动态监测和统计分析,提升关爱保护工作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省基于居住证电子证照,实现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20多项政务服务办理的多跨协同。杭州市萧山区建设“萧伢护”智慧服务场景,贯通公安、教育、司法等9个部门的数据,推进流动儿童数据信息共享与入户走访关爱双管齐下,研发心理健康风险排查模型,已主动筛查出1000余条流动儿童心理异常预警信息,线下干预处置率超过90%。

打好“保障牌”,擦亮普惠底色

兜底救助保生活。加强困难流动儿童生活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儿童协调户籍地及时纳入困境儿童等保障范围,第一时间为发生急难情况的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救助。探索“儿童福利+”融合式发展,建立慈善力量、社会组织联动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的工作机制,对重点关爱服务对象给予倾斜帮助。宁海县推动多个异地商会成立了“新宁海人”帮扶组织,设立专项慈善基金,对家庭经济困难、患有重大疾病等流动儿童进行重点帮扶,目前已累计帮扶流动儿童160余人次,帮扶资金达120余万元。

优化资源重教育。连续3年将落实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工作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保障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近就读公办学校。乐清市发布“来了,就是乐清人”暖心通告,全力打造企业外来用工人员子女无忧入学体系,目前已落实随迁子女转学、优待入学入园3000余人。2024年,全省持证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95%,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在浙江参加高考人数达5.08万人。

医疗服务促健康。建立居住地管理的妇幼健康服务模式,为流动儿童提供“一站式”保健、医疗、监测筛查等服务。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托育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依托各级妇幼保健院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在社区设立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

开展省内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持续做好持居住证的流动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工作。义乌市保障外籍流动儿童在免费疫苗接种、健康档案建立、预防保健等医疗服务上与本地儿童享受同等待遇。

奏响“服务曲”,提升关爱温度

加大监护支持和干预力度。各地组织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月主题活动,举办家庭家教家风基层巡讲,开设“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家庭教育云课堂”等直播课程,提高流动儿童父母家庭教育和监护能力。创新构建“家庭监护能力+风险”双评估机制,根据需要对流动儿童及家庭开展评估,提供干预支持。通过制度保障与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织密流动儿童家庭监护安全网。

强化心理关爱和文化帮扶。多部门联合出台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指导意见,持续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阳光护航行动、开学心理第一课等活动,让心理健康服务覆盖所有流动儿童,实现心理关爱“一个都不能少”。打造“浙江省未成年人读书季”“浙艺少年”等品牌活动,丰富流动儿童精神生活。岱山县推动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加大对海岛流动儿童走访探视力度,目前已走访海岛流动儿童2万余人次,提供心理辅导150余次,完成个案帮扶10余例。

促进安全教育和城市融入。积极开展流动儿童普法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创新开展城市文化介绍、方言学习、风俗体验等社会融入活动。在流动儿童集聚区建立流动儿童之家,探索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儿童主任机制。杭州市萧山区利用产业聚集区的资源优势,打造“萧伢儿童萌HUI”流动儿童关爱品牌,发展“共享奶奶”“虎哥华姐”等志愿者队伍,着力破解流动儿童安全防护弱等困境,已累计开展活动500余场次,服务流动儿童2万余人次。